不同土壤改良技术对沿海造林树种生长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6-24 23:20:19

文献综述

不同土壤改良技术对沿海造林树种生长的影响

1.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江苏沿海处于我国海岸带中部,北起连云港市赣榆县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全省沿海海岸线长967km,拥有滩涂面积978万亩,占全国的1/4以上,且以每年4~5万亩的速度继续淤长。这些滩涂地是十分宝贵的后备土地资源,但由于其土壤发育时间短,盐分含量高,肥力低,地下水位埋藏浅,灾害性天气频繁,生态系统脆弱,林业建设难度极大,是我省乃至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硬骨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的沿海防护林建设不仅要注重生态效益,同时也要注重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因此,选用适宜的生态经济树种作为防护林是必由之路,但是由于苏北沿海滩涂盐分含量高,且很多生态经济树种耐盐性不高,这严重阻碍了苏北沿海生态经济防护林的营建[1-2]。目前,急需研究出最适合生态经济树种生长的土壤改良技术,为江苏省沿海滩涂生态经济防护林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研究进展与现状

本课题选用生物炭、秸秆和菌根真菌菌剂作为野外实验添加材料。生物炭和秸秆具有改良盐碱土物理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3-9],菌根真菌菌剂能够提高植物的耐盐性[10],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将其运用于野外,尤其是将生物炭、秸秆和菌根真菌结合起来运用野外滩涂区造林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的研究将完善这一方面的研究,直接为苏北沿海滩涂区造林提供技术支撑。

2.1 盐碱土的成因

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土体中盐碱成分不停累积,使得其它各、类型的土壤逐渐演变为盐碱土的过程,是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综合影响和农业及灌概措施操作不当引起的土壤盐碱化的一种土壤动态的退化过程。自然因素造成的影响周期长,而且需要特定的地质过程或气象、水文等各因素的综合作用,其特点是范围广和面积大。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壤盐碱化一般属于次生盐碱化,主要表现于农业措施的不合理和不科学,灌概体系的存在不完善现象以及相应管理措施有所欠缺等,有着次生性、地区性、集中性等特点。土壤含盐量为1%以上,钢碱化度达到10%以上或土壤pH值超过8.0时,就归属于盐碱土的范畴。土壤盐碱化一般发生在表土层,但土壤心土层也会发生盐碱化现象。盐分在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在土壤表层的迁移和积聚,就容易造成土壤的盐溃化,盐分不断向土壤上层叠加是盐碱土形成的共同点[11]

2.2 盐碱土传统的改良措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