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ARMA模型的浙江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差距预测和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28 04:08

基于ARMA模型的浙江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差距预测和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享受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生活品质的提升。中国人均指标是衡量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准,而这一指标是大学生选择工作的重要参考。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更注重多学科多角度地对住房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国内学者也采取了各种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本文计划采用层次分析和时间序列两种方法对该问题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人均住房面积; 城乡差异; ARMA模型;层次分析

一、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享受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生活品质的提升。中国人均指标就是衡量这个品质的重要标准,其中人均住房面积更是重中之重。《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平方米。2012年底,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7.1平方米。那么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呢?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介绍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积为32.7平方米”,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上则称,2012年底,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2.9平方米。按照人均达到35平方米小康水平标准(意即标志着我国农村或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基本解决),我国农村住房已达到小康水平自然不在话下,但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却需要进一步地深化改革。结合我国地大物博的国情,各个地区人均住房面积水平呈现层次不齐,有高有低的的趋势。所以,研究城乡人均住房面积,统筹城乡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未来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本文将讨论的问题,已有很多学者在此做过研究。如美国学者亚当斯(1984)通过对本国政策的研究,指出住房问题是关系到个人社会地位、社会安置、财富、权力、追求及个人标志等多种意义的交互式问题。英国学者内维特指出,住房政策与社会安全问题紧密相关,住房政策的制定或执行的不当都会损害公民整体的安全和权益,进而对国家的运行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多尼森(1964)对住房问题的研究开始于回答四个问题:首先是住房需求人数是多少?其次是基于这些人数的住房需求家庭数量又是多少?再次是家庭需求房屋数量有多大?最后是房屋规模建设都会有哪些需求?他特别指出:“房屋对于其居住者而言,不仅仅是住所、可交易的商品,更是其寄托感情的家的所在。而这种情感不因国别而不同,因此这是全世界不论哪个国家在解决自身住房问题的时候都必须考虑的一个共同的要点。也指出了由于各国具体状况不同而应谨慎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各国状况的不同使得各国甚至国家内的不同地区的政策具有相对的差异。

国外学者更注重多学科多角度地对住房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在国内,对于住房问题的研究大致可追溯到1980年。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政策研究组(1980)在一次期刊中指出,住房紧张直接影响职业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们不能“安居”,何以能够“乐业”?该期刊主要反映了住房问题实际严重不协调的情况,却没有深入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此后该问题一直成为中国学者关注的焦点。胡韦,卢景华(1985)在其著作中指出,住房质量是与社会性相联系的。住房的建设,从内部结构到整体设施,都是一种社会空间的设计与建设,它必须与人们现实生活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相一致。这就要求城市住房建设有一个多样化的发展,并且与城市整体建设联系起来。作者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批评了目前城市住房建设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倾向,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同年,北京大学外籍教授拉

尔卡卡(1985)在《中国的城市住房问题》中综述了中国城市住房紧张情况的概貌,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的历史原因和思想根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向和需拟订的政策措施。丁建斌教授(1987)年在他的“国际住房年国际学术会议在沪召开——中美居住形态比较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曾指出,必须制定切合实际的面积标准,使有限的住宅建造量能解决较多的居住困难户。顾云昌(1988)在其《我国城市住房体制及其改革》中,重点论述了改变低房租制的具体可行性,他提出,要明确一条改革宗旨:改革住房体制,推行住宅商品化,不是转嫁困难,去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是理顺关系,为人民谋利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林志群(1991)在他的著作《新中国住宅建设的回顾和展望》中指出,满足人民的居住要求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最困难的任务之一,要在一个人口占世界第一位,每年仅净增就有一千多万,而人均耕地面积很少,经济还相当落后的中国,使人民的住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其难度之大,是怎么说也不过份的,着重分析了当代中国城乡住房之间存在的漏洞并提出自己的建议。金海燕,任宏(2005)提出人均住房面积和恩格尔系数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内在联系。王爱华(2013)在前人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城市居民住房状况进行调查。调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现有住房状况、未来住房需求、对现有住房政策的评价等。研究表明商品房是满足居民住房需要的主体,但未来商品房的购房需求不旺;保障性住房在满足居民住房需要方面发挥作用不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功能依然有限;被调查者对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认知程度欠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不高等。故而,要加强对商品房市场的调控,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质量,提高保障性。

对于人均住房面积问题的研究,许多学者都提出过自己的方法。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是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王育琨(1991)运用该方法进行了中国城镇住房福利规模的测算,弈锋(1992)在此方法的研究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城战住房改革的几个问题,金海燕,任宏(2010)用回归分析指出人均住房面积和恩格尔系数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内在联系,并且验证此关系为线性关系。第二是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比如刘金塘(1996)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北京市海淀区城镇居民住房状况分析,过娇雪(2013)用此方法进行了哈尔滨住房需求量预测研究。这两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存在了不足之处。时间序列分析虽然可以根据过去的变化预测未来的发展,但是却不一定与其历史和现在的发展变化规律完全一致;而回归分析方法虽然适合实际的经济情况但有时候因子的选择和表达却是一个难以预测的问题,这也使得回归分析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受到限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