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银行公司治理对风险管理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1-09-25 01:09

全文总字数:4444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2014年,我国首批三家民营银行获准筹建,这三家银行是我国继民生银行后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

在准入门槛逐渐放低的背景下,我国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并非难事,银行业的竞争力将会日趋激烈。

但是民营银行是由民间资本发起并控股,必须自担风险,而民营资本的实力与国有资本相比悬殊,面对同样激烈的竞争环境,民营银行如果不采用先进的公司治理方法,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则其命运与前途很是堪忧。

要想找到民营银行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的方法,必须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大量总结,本文主要概述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关研究:一、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决胜的关键因素。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影响银行绩效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关系到对银行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甚至会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在我国,民营银行是具有民营企业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此商业银行和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方法对其改革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对公司治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大量的研究,主要有: 1、一般公司治理理论郑君君、汤芄、范文涛(2007)从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出发,构建了控股股东和监督股东各自的价值模型,定量地证明了最优股权结构的存在性,并从理论上推演出控股股东和监督股东的最优持股比例,弥补了仅从实证角度研究的不足。

沈洪涛、沈艺峰(2008)在论证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下的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后,提出相关利益者公司治理理论导致了公司治理理论的现代演变。

曹廷求,钱先航(2011)公司治理可以保障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然而公司治理本身是有风险的,必须有效度量和控制治理风险;并且每一家公司都存在一个由治理效益最大化所决定的最优治理水平。

2、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潘敏(2006)从银行的特殊行业特征的视角,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更为复杂,股东与债权人、股东与监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核心问题;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机制是公司治理的关键,而外部治理的作用有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