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2021-09-25 08:09

全文总字数:8195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结构比例失衡,有学者指出,我国证券市场之所以投机兴盛,与投资者结构错位,中小投资者比重大有直接关系。

中小投资者作为投资行为偏差较为严重的群体,对我国股票市场运行影响的特殊性毋庸置疑。

本文依照理论逻辑顺序,对我国中小投资者行为表现进行梳理,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源于损失厌恶和后悔心理的处置行为与传统金融学理性人不同,在损失厌恶以及后悔心理的影响下,投资者不愿意卖掉已经亏损的股票,而愿意卖掉已经获利的股票,从而导致较低受益以及过度亏损,这种现象被称为处置效应。

该理论最初来自于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出的前景理论。

我国中小投资者中此类处置行为明显。

早年,孙建军、陈耕云等(2007)通过控制5只股票18期价格波动的实验来研究中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征,结果发现处置效应很显著;对处置效应影响较大的不是投资者性别、专业、受教育程度与入市时间上的差异,而是其入市资金量的大小。

杨春鹏(2007)等通过建立含有投资者心理的展望价值模型研究了行为偏差现象处置效应 ,结果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处置效应相比美国更加严重。

与此同时,研究发现该效应随时间推移并没有减轻,例如任德平(2013)等认为,就整个股票市场而言,目前市场中投资者依然存在处置效应。

杨松强(2011)也通过数据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尽管我国股票市场的环境和态势发生巨大的改变,但是我国股票市场中个体投资者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处置效应。

并且交易集中度比较低的投资者展现了较强的处置效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