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数字货币推进背景下支付平台业务的监管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5 21:29:4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9年比特币诞生,标志着数字货币应运而生。采用以加密算法为核心的区块链技术比特币以及随后出现的以太币、瑞波币等都被称为加密货币。这些货币不仅能够实现现实货币的功能,而且能够以交易便利性较高,交易成本较低,形成对于传统货币的竞争。但数字货币主要在民间流通,尚未受到政府的认可。倘若中央银行能够接纳或者发行规范的数字货币,那么数字货币或将可以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数字货币的推进对支付平台业务影响机制的研究以及对未来数字货币推进的建议与期望。综合国内外点,本文认为数字货币是指基于区块链等底层技术,以加密算法为核心的价值转移电子媒介。通过对数字货币推进的研究有利于支付业务各方的信任问题。同时,数字货币可以解决支付业务中的安全性问题以及数字货币可以提高支付监管效率。

二、主权数字货币相关研究

(一)对主权数字货币的概念界定

随着主权数字货币的不断发展,衣丰(2017)认为数字货币是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其在当前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便捷与精确等特征,能够让大众生活更为便利与快速,但是在引起了一些较为积极的影响时,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与挑战。姚前(2017)研究认为,法定数字货币在价值上是信用货币,在技术上是加密货币,在实现上是算法货币,在应用场景上则是智能货币。与现有的私人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相比,法定数字货币将呈现出全新、更好的品质。本文则认为主权数字货币是指基于区块链等底层技术,以加密算法为核心的价值转移电子媒介。

(二)对主权数字货币的展望


根据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同时基于不同的预期,姚前、汤莹玮(2017)研究表明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推出,中央银行发行的传统纸质货币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数字货币可能成为未来货币发行、支付模式的发展方向。李建军、朱烨辰(2017)则认为近年来,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与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创新并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正在积极研究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相关技术的可行性,这推动了数字货币的理论与实践进入繁荣发展

李炳(2018)通过研究表明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加密数字货币以密码学原理与通信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了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具有交易效率高、数据难以篡改等优势。姚前(2019)理论分析表明, 在支付方面央行数字货币为银行间支付清算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可优化零售端传统法定货币的支付功能;若与其他更广泛的金融基础设施有效融合,央行数字货币还有助于社会节本增效。谢星、封思贤(2019)研究表明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法定数字货币将成为各国未来的重要货币形式。与现行电子货币、纸币等相比,法定数字货币的运行体系将蕴含"条件触发机制"等大量的货币政策创新。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宜采用二元体系。

本文认为推进主权数字货币的研究一方面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以更好的支持经济与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支付体系,提高支付清算效率,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三、支付平台业务的现状、问题等相关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