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5 21:27:46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 1.1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概况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金融脱媒现象的凸显以及互联网金融热的催化(李菲雅等,2017),金融行业的发展逐步呈现出跨行业、跨领域的大资管特征(俞万可,2015)。

同时,邵一华(2015)表明,现有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资金分配无效,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小微企业及轻资产企业融资难。

但商业银行基于资产负债表管理下提供债务性融资,决定了其必须遵循稳健的经营理念、较低的风险偏好和严格的风控标准。

这也就决定了传统金融体系下的商业银行难以有效弥补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

基于上述现状,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发展投行业务(俞万可,2015)。

目前大多数学者基本形成了共识:中国商业银行有必要发展投行等新兴中间业务,以应对金融脱媒、国际竞争的挑战,并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进一步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实现利润最大化(邵一华,2015)。

1.2 投行业务现状2001年 6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指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商业银行可开办代理证券业务、金融衍生业务、投资基金托管、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

这个规定从政策层面为传统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创造了条件。

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是最早开拓投行业务的两大银行,随后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业逐步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于洋(2014)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大体经过两个发展阶段: 一是重点集中于提供财务顾问阶段,二是重点集中于提供投资和交易业务阶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