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中国OEM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5 10:10:37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中国OEM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 OEM 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需要进行转型,并且进行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价值水平,但是中国OEM企业普遍缺乏技术上的优势,对于品牌传播也不具备相应的经验,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承受巨大的风险与阻碍,而跨境电商可以提供这么一个平台,在低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更加方便快捷,普及范围更加广泛的品牌建立。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跨境电商;品牌建设 ;OEM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蔡丹红(2005)在《OEM企业自建品牌谨防八大失误》中提出了品牌的营销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与定位,并且要正确的给自己角色进行定位,针对客户进行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朱艳红 刘 佳(2006)在《浅谈OEM企业自创品牌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中首先分析了OEM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动因以及条件分析,作为接受代工的OEM 企业, 仅具有对产业低技术部分的加工能力, 自身缺乏产品设计和研发优势,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信息来源和销售渠道严重依赖海外供应商和进口商。众多的制造企业长期甘当作为国际跨国厂商配角的OEM企业, 仅仅赚取低廉的加工费, 走资源消耗型的发展道路, 缺乏了保证企业长远发展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也必然陷入发展的泥沼。所以想要企业能过进一步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生存就需要OEM企业有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而OEM企业在创牌道路上也有一些误区,产品形式的固化,角色定位的迷茫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本文中给出了如首先生命周期进行正确的预测和判断,避免对缺乏市场潜力的产品或项目盲目投资,而对有前景的产品投资不足。以及培育技术和渠道的优势还有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等应对解决措施。

朱钟棣 罗海梅 李小平(2006)在《中国 OEM 厂商的升级之路》中综合分析了中国OEM企业的发展潜力,具体分为增值率,不难看出我国OEM企业增值乏力,在全球价值链上所处地位并未继续得到提升,而根据理论上的OEM企业根本动因来看,其附加价值不可能会很高;再是关于技术水平的分析我国 OEM 厂商的技术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但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最近几年来的增长幅度及其在加工贸易出口额中所占比重来看, 我国 OEM 厂商技术水平的提高程度仍然非常有限。从实际情况来看 ,就算是我国规模相对较大、技术实力相对较强的 OEM 厂商 ,其在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方面仍还比较欠缺。再是对生产规模的分析,受产业集群分工较为细化等特性的影响 ,这些 OEM 厂商的生产规模均不是很大, 中小规模的厂商普遍存在。接着因为我国OEM 厂商的生产规模偏小,除了不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外 ,还易使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并影响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从根本上削弱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此外 ,由于在我国大多数 OEM 制造方式盛行的行业中,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 ,而OEM 厂商的规模普遍不大却又使得其所处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业内大企业的市场势力相对较弱, 故而 ,为了赢得相同的订单 ,众多实力相当的OEM 厂商通常会竞相压价, 展开恶性价格竞争。最后则是对于内在优势的变化趋势分析,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健全, 我国 OEM 厂商建立在国内工人廉价、低保障、低福利基础之上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已难以为继。此外,由于收入过低而无力支付提高自身素质的各种费用, 从而影响了该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 , 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如“低素质的劳动力只能从事低附加值的工作, 从事低附加值的工作又只能得到“低工资”这样的恶性循环。而根据上述的分析得出我国OEM企业需要进行产业升级。

杨慧力 林 赛(2008)在《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OEM服装企业品牌建设研究》中提出核心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这一观点,并且阐述了构成制造型企业核心能力基础的有四类要素 :技术方面的因素、市场方面的因素 、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和资源方面的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