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评论与消费者对平台信任度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9 14:10:52

商品评论与消费者对平台

信任度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国民的消费方式也愈发多样。特别是进入千禧年之后,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广大民众也逐渐开始接受网络购物这一新型的购物方式。而由此衍生的问题便是平台选择、商品挑选了。本文就商品评论与消费者对平台信任度的相关性进行假设检验分析,旨在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电商平台就商品评论提出激励有效评论、筛选无用评论、主动把握评论内容等建议,以促进电商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关键词:商品评论;情感倾向;电子商务;信任

一、文献综述

自电子商务萌芽以来,国内外关于此的研究便层出不穷。关于商品评论的研究不胜枚举,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评论的有用性方面。

其中, 在国外,Chevalier 等从评论者情感倾向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 Amazon的图书评论影响销售量的研究发现,评价越高的图书销量越好[8];Dellarocas 等认为极端正向或极端负向的评论都会对消费者的感知产生较大影响, 继而影响商品销量[6]。相对而言, 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且研究内容相对国外而言缺乏新颖性和实质性的进步[7]。彭岚等从减少消费者决策风险出发, 在感知诊断性概念基础上定义评论有用性概念, 构建一个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模型, 进一步提出评论长度、评论等级、使用互联网经验等是影响评论有用性的重要因素[5]。关于电商平台信任度研究也是如此,有借鉴意义但缺乏深入探索。

何有世等学者验证了在商品评论中,物流信息、评论发表的时间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不显著,评论长度、服务评价、商品信息、评论的主观性、星级评分、评论者排名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显著[14]。在对显著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后,他们发现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商品评论的有用性,但要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具有影响力,同时评论中存在各因素搭配的随机性和是否存在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综合各个影响因素对评论的有用性进行评价。

而且就目前而言,买卖双方的信任危机已经走进了一个拐点之处。电子商务的出现颠覆了原有的职业体系和个人生活的组织结构,重新激起了人们的消费欲望。由于现阶段买卖双方成熟的认同机制还未真正建立、第三方物流组织与买方双“污名化”、电商平台交易规则及相关法规不完善等原因,网络消费中信任危机事件频发,极大影响了电子商务乃至现实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我们应当通过构建买卖双方认同机制、用适当的消费约束和高效有保障的服务质量消除物流“污名”、强化第三方平台对零售商失范行为的监督、完善他律环境,全面构建网络消费的社会信任机制[12]。构建买卖双方认同机制、物流去“污名”化、强化第三方平台对零售商失范行为的监督不失为好办法。强化第三方平台对零售商失范行为的监督,构建网民、物流、零售商和第三方平台之间的信任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尽快建立适用于虚拟网络消费的深层规则,即社会价值和规范系统,并由它来支配人们的网络领域行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