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对新能源汽车公司成长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2022-05-22 20:27:4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恶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以及人类发展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三大挑战。2018年世界能源理事会发布的消息显示,全球约百分之二十五的碳排放来自于机动车尾气。新能源汽车被认为能够解决减少空气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各汽车生产企业也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方向,并积极加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中来。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但由于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工业基础、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仍有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成长。如何提升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强国的角色转变,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1]

“十三五”中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落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实施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超前研发下一代技术。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科技体系和产业链,技术支撑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因此,探究研发投入对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未来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的现状研究

(1)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的研究

雷静婷等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价值链基本活动在2016-2018年补贴政策修订影响下的盈利趋势,发现存在专利壁垒威胁加剧、补贴资源浪费严重,充电桩服务发展滞后、经营管理缺失,企业间协作程度不高、市场规模水平有待提升三方面问题[3]。谷林洲等研究了复杂网络视角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网络,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优化策略[4]。王荣和汪张林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到应用过程分为技术研发、获得成果、成果应用三个阶段,建立政府及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研发的演化博弈模型,提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良性发展的建议[5]。郭静等从该行业发展的现状、行业监管体制、国家政策法规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研究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潜力,挖掘该行业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政策落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撑[6]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动力电池、车辆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到车辆设计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完整的产业链[7],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

(2)关于研发投入理论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