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用动力电池安全特性的安全事故模式分析文献综述

 2022-05-12 21:27:13

完成日期:

  1. 前言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新事物开始进入大众眼中,其所带来的的安全事故也开始逐日剧增。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自2019年5月起,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锂离子电池作为车用动力电池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对其研究,了解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能与生命周期。来进一步保证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期限和注意事项,因此掌握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原理和工作构造对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深远意义。

  1. 车用动力电池的研究现状

电动电池的好坏直接影响车子的整体性能,而且就目前而言一辆电动汽车的价格如果在15W左右,那么电池的价格就在10W~12W之间,可见其价值。所以,如何提高其工作效率就成了首要任务,很多专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王芳, 林春景等人在《储能科学与技术》对动力电池安全性进行了测试与评价。研究中首先对照动力电池的单体按照国内的标准体系来衡量,然后又对其动力电池的单体热稳定性进行测评,整个实验不仅标准要求高,所获得的实验数据较为准确而且还建立了精确的图表。然后又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了整体的测试,表明了掌握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性的演变规律,有助于车主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有助于对在安全期内的电池进行有效检测和管理[1]

李硕硕就关于全生命周期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的研究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说明,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正极为三元材料、负极为石墨的车载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内的以及循环至容量保持率为80%的安全性能,同时分析了电池的安全影响因素。使得人们对面锂离子动力电池有了更好、更为全面的了解[2]

周建安、李佳等人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与安全方面有更为详细的分析。锂离子电池本身属于高能量密度载体电池,其热稳定性比较差。文献分析了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不同因数,这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效率和安全做出了贡献[3]

靳聪,高申,孙世光等人在《储能科学与技术》上发表的《基于无损检测的生命周期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分析》利用X -ray无损检测技术,测试以不同倍率大小电流进行充放电循环,前后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内部结构变化,并评价了电池寿命衰减和安全失效程度,为研究电池寿命衰减及安全失效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充放电循环周期过程中,随着电池容量的不断衰减,基于无损检测技术可以获得电池内部结构出现越来越明显的缺陷,说明电池的寿命衰减速度越来越大,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差。以不同倍率大小电流进行充放电循环后,将不同SOH 状态下内部结构的断层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发现车用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内部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与循环前相比电池的使用寿命有不同幅度的衰减,整个实验高度精密,实验数据准确可靠[4]

黄晨东,杨勇等人在《中国汽车》中就《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设计理念》一文中就根据蔚来汽车团队在电池系统设计、量产和实际运营中多年的理解和经验,站在整个电池系统的角度,创新性的提出“三纵三横”的安全设计思路,分别在电芯、模组、电池系统层面进行了预防、检测与灾害控制的安全性考虑[5]

关于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能问题,黄群蒸、胡白燕在《变频器世界》上发表《新能源汽车锂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及防护技术》一文,就我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对其使用最广泛的锂离子电池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围绕电池组技术、热管理技术和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优化研究 [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