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bVIEW的汽车车速检测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2022-03-14 20:41:57

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些年,我国经济持续蓬勃发展的现状有目共睹,目前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4.9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与快速增长的高速公路里程相比,我国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却相对落后,加之当前许多司机交通安全意识缺乏,导致汽车超速违章现象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1]。汽车社会带来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美国和日本经济都很发达,并且道路设施也都很完善,但是他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也显得不那么从容,也只能够通过将以前的单一的只用约束供给的方法来满足需求,到后来转变为在供给和需求方面同时采取措施来控制这个我们共同面对的棘手的交通问题。于是乎,用现在科学的技术去改善交通现状,漫漫地形成了一种理念:保障人身安全、提高出行效率、节约地球资源、改善周边环境、可持续性发展,这也就是ITS智能交通理念。

智能交通是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该体系出现的目的即是为人们的交通出行做出导向的服务功能。其突出特点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实时、准确、高效、多样化的服务。

自智能交通系统概念提出以来,交通信息的采集,特别是动态、实时信息的获取一直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点研究方向。机动车辆的实时车速作为交通数据信息中的重要参数,已成为实时交通动态信息的焦点和核心。在当今社会,交通事故主要是由一些车辆行驶过快引起的,交通事故的发生会导致交通堵塞,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如果能够严格控制机动车的车速,防止超速行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目前已有成熟的测速技术,如地面磁感应线圈测速、红外激光测速、雷达测速、视频测速等。在机动车速度检测技术的研究中,基于视频的检测技术因其成本低、检测速度快、信息量大、方便智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成为机动车速度测量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有一些相关技术,如车牌定位速度检测、特征匹配速度检测、运动矢量速度检测、虚拟线圈速度检测等。

基于视频的交通检测系统是以计算机图像处理为主要原理,对采集的交通站点信息进行分析。目前,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另外,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实时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已经满足了使用要求。在基于现代先进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中,图像处理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也使其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由于目前许多地方的交通压力都比较大,所以该系统在未来实际应用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情况

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传统测速系统的缺点越来越明显,这使得视频测速成为交通测速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国内外对视频测速都有研究,下面介绍研究情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