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及分类分析文献综述

 2022-03-14 20:36:59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各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化程度逐渐加大,据2020年统计结果显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6亿辆,其中汽车占据75%,汽车年复合增速保持在12%以上。交通拥堵程度、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破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脚步。同时由于现代居民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我国交通出行方式大多以发展快速交通为主,这便导致了自行车等慢行交通常常被城市居民置于出行方式的末端选择。

自行车是一种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其具有环保、方面、灵活、低能耗等特征,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具有积极意义。当前,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服务为本、改革创新、规范有序、属地管理、多方共治”的基本原则,从实施鼓励发展政策、规范运营服务行为、保障用户资金和网络信息安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措施,大力提倡绿色低碳交通体系,为共享单车计划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公共自行车以分时租赁的模式在地铁站周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学校周边等区域提供单车共享服务,该服务有效满足城市居民短距离的出行计划以及换乘出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末端交通问题[1],又降低了城市自行车的保留数量,可为城市非机动车道减少道路拥堵的情况,在城市整体范围内节约了成本投入,形成多种交通方式共存、快慢相宜的城市交通架构。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现存问题

城市公共自行车数量与当地人口数呈明显正相关性,因此在主干路、道路交叉口、轨道站点周边覆盖密度较大,张蕾等(2018)[2]发现公共自行车网点密度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在人口耦合度、交通条件和核密度三个方面提出一定的不合理性。在刘东旭等(2019)[3]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自流动特性的空间分析》提出“租还车难”一直是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中突出的问题,导致无法满足大部分市民出行需求,搜集的数据也表明系统存在布局不合理、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李亚梅(2017)[4]选取国内外典型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政府或企业运营维护低下等因素导致自行车严重损坏,除了自行车基础设施的前期投入,后期监督力度不高。

从长远发展角度上看,公共自行车系统问题往往涉及到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不合理、缺乏后期管理等问题[5-6],这些缺陷将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情况,严重影响该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关于站点布局优化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