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三苯基磷轭合物配位负载阿霉素的自组装纳米粒的处方设计优化与表征文献综述

 2023-02-20 06:02

【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原因之一,据最新全球癌症报告显示,2012年当中,新发生癌症病例14,000,000例,肿瘤相关死亡8,000,000例[1]。

化学药物治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方式,阿霉素(Doxorubicin, Dox)作为一种天然蒽醌类广谱抗肿瘤药物,主要通过嵌入DNA,抑制核酸的合成,从而产生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自1974年于美国获准在临床上使用,目前仍是疗效最显著、适用范围最广的抗肿瘤药物之一[2]。

然而,一方面阿霉素在体内非特异性分布从而对正常组织产生毒性,心脏毒性尤为显著;另一方面,长期应用导致继发性耐药,不但会削弱治疗效果,还会由此引发对多种抗肿瘤药物的耐药现象[3]。

这些缺陷极大地影响了其临床应用。

肿瘤细胞对阿霉素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肿瘤细胞表面外排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上调[4]。

P-gp是一种ATP依赖性的转运蛋白,能够逆浓度梯度将胞内包括阿霉素在内的多种P-gp底物泵出[3, 5],从而降低细胞内药物水平,保护细胞免受毒物的伤害。

要达到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恢复其对抗癌药物敏感性的目的, 可以联合应用P-gp抑制剂来抑制P-gp的外排功能,同时利用纳米传递系统进行药物递送,从而避免P-gp对药物的识别[6]。

槲皮素(Querctin,Que)是一种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癌、抗炎、抗病毒、降血脂、抗糖尿病并发症等,近年来其在多靶点防治肿瘤方面的作用尤其受到关注。

已有多项研究报道,槲皮素自身即是颇具潜力的抗癌药物,能够诱导细胞凋亡,该过程大多涉及线粒体相关通路,即通过Caspase家族介导的凋亡途径而发挥药效,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上调Bax/Bcl-2蛋白表达比例、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激活和上调Caspase-3等,并与p53、p16、ras等多种调节因子相关[7, 8];同时,槲皮素还具有化疗增敏功能,例如Mancuso课题组曾报道槲皮素能够增强阿霉素对于多药耐药MCF-7细胞的杀伤效果[9],多项研究表明槲皮素的逆转耐药能力主要来自于其对P-gp外排作用的抑制和P-gp表达的下调[10, 11],进而改变阿霉素在肿瘤细胞内的药动学性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