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黄芪汤中有效成分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0 12:02

1.毕业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1.1背景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升高,尿酸钠结晶在肾间质沉积和阻塞肾集合管所引起的肾脏损害疾病,早期可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其后逐步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既往的研究证实,降低血尿酸水平可以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因此,治疗高尿酸血症重在降低血尿酸水平,防止尿酸盐沉积在肾脏。目前,临床上用于降尿酸的一线药物是别嘌呤醇,但其可引起皮肤过敏、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尤其是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其死亡率达10%~40 %[],这些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别嘌呤醇的临床应用。而且,别嘌呤醇经肾脏代谢,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往往需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剂量,否则患者不易耐受。

鉴于别嘌呤醇存在的上述缺陷,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病机认识、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比较经典方剂的就是防己黄芪汤加减、防己黄芪汤合济生肾气汤加减、六味地黄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等[],对尿酸性肾病早期干预及治疗具有良好疗效。

1.2意义

对防己黄芪汤的使用,始载于《金匮要略》,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利水消肿的处方药。组方由防己12g、黄芪15g、白术9g、甘草(炙)6g,即4∶5∶3∶2 比例组成,在用法中加入生姜、大枣,能够利水消肿、补气健脾,主治小便不利、气虚水肿[]

目前未有应用防己黄芪汤中有效成分尚未明确,缺乏对药效物质的微观分析,尚未有将有效成分进行配比并用于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相关报道。另外,汤剂疗效受原药材质量、制备条件等影响较大,如久置易发霉变质,脂溶性和难溶性成分以水煎煮,有效成分难以进入汤剂等。分离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合理配比,提高治疗效果,是中药研究国际化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对开发成分较少、质量可控、机制明确的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2.毕业论文的研究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