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裸磁珠和双极电极快速定量检测大肠杆菌文献综述

 2021-10-17 06:1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疾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大敌,主要为微生物污染。

检测与鉴定食源性致病菌是及时有效控制、预防病原菌传播和食物中毒的重要前提,对发展我国的食品检验行业,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大肠杆菌的定义食源性致病菌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1]。

引起食源性疾病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弯曲菌、大肠杆菌、弧菌属、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和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等[2, 3]。

大肠杆菌又称大肠埃希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最佳生长温度为37℃,革兰染色镜检为短杆型,两端钝圆,无芽孢,属于条件致病菌,一定条件下由于诱导或进化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多局部组织器官感染。

根据其致病作用可分为五种类型。

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速度极快,进一步导致广谱抗生素的耐药谱扩大,检出率增高,使临床治疗的用药难度增加,因此,对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2.大肠杆菌的检测手段传统的检测方法有多管发酵法、滤膜法和平板计数法等,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方法也应用广泛,如ATP生物发光检测技术、PCR检测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检测法等。

其中,生物传感器检测法是快速测定食品中大肠杆菌含量的重要手段。

2.1多管发酵法发酵法是传统的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是在44.5℃下的培养基上进行大肠杆菌的培养,该培养基含有荧光底物,需要培养24h。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