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t杏多糖复合口服液的工厂设计文献综述

 2022-02-21 20:15:48

文献综述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杏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杏品质的因素和一些杏贮藏方式,阐明了杏多糖的提取方式以及杏多糖的医疗保健价值和加工利用价值。为杏产品进行深加工,设计杏多糖口服液提供依据,有利于推动我国杏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研究现状; 因素; 贮藏; 杏多糖

1、绪论

杏果肉有良好的医疗效用,主治风寒肺病,可生津止渴、润肺化痰和清热解毒等。早在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已充分肯定了杏的功效,说杏果“曝脯食、止渴、去冷热毒,心之果,在病宜食之”。杏果肉中的胡萝卜素是苹果的22.4倍,为各种水果之冠。医学认为,人体内胡萝卜素的作用比VA更重要,它可阻止肿瘤形成、减少辐射和超剂量紫外线照射的损伤,有明显的延缓细胞和肌体衰老的功能。果实中的VE对人体有重要的保健作用。目前我国的各大仁用杏生产基地均以采收杏仁为主,占整个杏果 60%~70%的果肉部分仅少量利用。仁用杏果肉不仅风味独特,色泽艳丽,而且营养十分丰富,是很好的饮料、调料及多种食品的原材料。多糖是水果中一类重要的功能因子,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抑菌、抗病毒和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拟设计年产1000吨级的杏多糖复合口服液,以此来增加对全国杏果肉的加工利用并以此满足国内外广大市场对杏的不同需求。

2、杏的研究现状

2.1杏种质资源研究

杏原产于中国,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杏树抗旱、耐寒、耐瘠薄,在全世界广泛种植,取得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好效果。种质资源是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对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马格里布地区的杏,发现嫁接和种子繁殖的杏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1],这有助于改进马格里布杏遗传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孙浩元等[2]通过对近年来关于杏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种质资源的评价和鉴定、指纹图谱的构建、新品种的测试、杏属植物的分类、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核心种质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发现如今国内外对于杏属植物的遗传研究还很不足,对其亲缘关系及系统分类问题至今仍存在分歧,对其表观性状方面的研究与分子水平下的研究数据还不能有效互通,其关联程度也不够高。

2.2杏加工产业发展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