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2022-03-11 22:24:10

文献综述

环保投资效率是指环保投资所产生的相对效果,即环保投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关于环保投资效率的研究,国内学者采用了诸多方法与模型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谢洲等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企业优化环保投资规模研究,认为以一定的法律和环境标准为约束,利用经济杠杆赋予企业一定的环保投资自主选择权,鼓励其寻求最优的投资规模和可持续的投资经济基础,可有效地激励企业的环保投资行为,进而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环保投资效率。祝婧然等从投资视角出发,对我国环保投资综合效益进行研究,发现环保投资整体综合效益良好,但各项效益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在经济效益层面环保投资结构与投资效率的效力并未得到最优化的发挥。陈俣秀等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我国四大航空公司的投资效率,认为其综合效率同时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但主要受规模效率的影响。张悦等以2000—2013 年中国环境统计数据为样本,从规模、结构和效益三方面研究我国环保投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尽管我国不断地加大环境保护投入资金,其实际的环保设施运行效率和环境治理效果却并不理想。刘丽波采用 BCC 评估模型分析江西省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发现其各设区市的总体投入不足,废水、废气投资治理效率较高但地区差异明显,部分地区的投资结构不合理且技术发展不均衡。

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对于环保投资效率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区域省市角度,很少有针对特定行业进行研究的文献,将对象细化到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就更少。赵海燕曾以 29 家化工类上市公司 2011—2015 年的环保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 DEA 模型对化工行业环保投资效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化工行业当前环保投资效率水平偏低,2011—2015 年未出现全部处于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企业,各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纯技术无效或规模无效现象;相对于规模效率无效,纯技术效率过低对当前化工行业环保投资效率状况影响更大。结合化工行业当前发展情况以及样本数据统计分析过程,针对规模无效而导致的相对无效,可依据对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方向调整企业的环保投资力度,进而将规模效率值推向最优。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Nobuyuki Miyazaki 和 Claude Siegenthaler 研究提出用政策优先指数来评价企业环境绩效,通过对环境影响点这个单评分指数的计算,比较所要评价的新产品、环境措施或生产程序等,可准确地指出选择性情境的优先行动,用来反映出企业环保实践与日本环境政策目标的差距。Sarkis(2007)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探讨了 299 家威尔士中小企业固体废物的管理绩效问题,结果发现,相对于已经采取了环境保护管理实践的企业来说,未实施环境保护管理行为的企业的环境管理绩效反而更好,同时主动进行环保实践的企业的环境管理绩效水平更高。Claver(2007)指出以预防思路为主的环境管理逻辑能够带来积极的环境绩效,即下属部门在环境管理实践中所面临的阻力越小,企业可将环境事务整合嵌入到企业组织中的概率就越大,后续的环境管理补充性资产也就会越多。Henri(2008)认为环境问题的关键量化信息可以从环境绩效指标中进行提炼,并从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法规和政府财政补贴 3 个方面探讨了环境绩效指标的需求和使用。David Styles(2009)通过对欧洲污染排放注册信息的分析,提出利用环境排放指数来量化综合污染防治与控制设备的环境绩效。Cristina(2010)通过美国有毒物质释放数据库(TRI)利用创新的人类潜在毒性因子法(将有毒物质是否属于致癌因子进行分类)对所搜集的环境绩效评价数据,按有毒物质排放的途径赋予相应的权重从而得出环境绩效的最终值。George Halkos(2016)将废物产生形式的污染物建模为常规输出和输入,计算分析 2008~2010 年 116 个欧洲地区废物产生的环境效率,结果显示各地区之间的环境效率低下且缺乏统一的区域环境政策。Renata Oliveira(2017)将环境效益和环境负担相关的新特征纳入到大型矿业公司的生态效率评价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生态效率的概念。

而在过去的研究中,较为困难的是关于环保投资效率评价中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构建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分析相关核心概念、明确评价目标,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借鉴既往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研究内容分析、整合评价指标,选择合适方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最后采用科学的模型合成。经过上述的环节才有可能形成科学、合 理、有效的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研究对于当前环保投资现状的分析基本认为,目前化工类上市公司当前的环保投资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同时,相对于规模效率无效,纯技术效率过低对当前化工类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效率状况的影响更大。环境污染监管强度、市场化水平、环境管理战略、股权制衡度和股权性质对化工类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公司的环保投资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股权差异特征,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效率水平更高。股权集中度和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化工类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具体来说,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越大、股权集中度越高,其环保投资效率水平越低,当前的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普遍缺乏环保投资的积极性,他们“合谋”对环保投资的“掏空”行为抑制了公司环保投资效率的提升。

资料编号:[25223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