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信息的投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1-12-26 17:11:43

全文总字数:4892字

基于会计信息的投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有关会计信息与投资策略关系的研究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美国学者Ball和Brown(1968)对比了200多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从1946年到1965年的会计盈余和股价的变动,发现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这是行业内第一次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财务报告信息之间关联性的阐述。Ohlson(1995)基于股利折现模型将股价、股东权益和剩余收益进行联系,用数理模型来进行会计信息与股价相关分析,使得会计信息能够直接作用于股票价格。Beaver(1996)通过研究发现,影响股票价格的会计信息不仅仅只有每股收益这一因素。Begona和William(1999)采用Ohlson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经历会计改革后,每股收益和净资产对股价的解释能力均有所提升。

Ding(2009)对三十个国家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股价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财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与一国的会计披露制度和监管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股价的信息含量随着会计准则接近国际准则而显著升高。

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国内的学者们也对会计信息与投资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形成较晚,各种配套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市场结构、交易品种及投资者队伍与素质等各方面均存在不足,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国学者对于会计信息与投资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大都是跟随国外学者研究思路,主要研究财务报告中的部分会计信息。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专注于考察某一特定财务指标,另一类倾向于考察多个财务指标。

考察某一特定财务指标的中国学者主要有徐国祥、赵宇龙、陈晓、陈小悦、刘钊、陆宇峰、陈共荣、刘冉等人。徐国祥(1995)利用从1992年1月到1995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资料,重点分析了汇率、净资产倍率、市盈率、交易量、上证指数等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发现了市盈率与净资产倍率二者与上证指数呈强正相关。赵宇龙(1998)是借鉴美国学者Ball和Brown(1968)研究方法的国内第一人,他对从1994年到1996年三个年度的年度财务报告披露前后两个月内的股票非预期报酬率和未预期盈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釆用市场模型和幼稚模型来观察股票的正常收益率和预期会计利润,证实了股票价格是受到财务信息指标影响的。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三位学者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证明了财务盈余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具有信息价值,能够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考察多个财务指标的中国学者主要有傅胜华、陈斌、陆正飞、宋小华、谢晓霞、陈信元、陈冬华、朱红军、于海燕、黄一鸣、王福胜、边泓等人。傅胜华、陈斌(2000)采用剩余收益模型,选取四类财务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如每股收益)、偿债能力指标(如流动比率)、营运能力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成长能力指标(如净资产增长率),将这些指标与股票价格进行相关性分析。陈信元、陈东华和朱红军(2002)运用Olson模型对收益、剩余收益和净资产三个指标做了统计检验,发现上述指标均与股票价格存在显著关系。于海燕和黄一鸣(2005)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每股收益、资产报酬率、销售毛利润率、权益报酬率每股股利等财务指标,对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的财务指标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是不同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这两个指标对股价的影响最大,而现金流量则对股票价格影响不显著。王福胜(2007)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四十家上市公司,对其在2003年2月1日至7月31日这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进行关联性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建立少数几个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简化模型直接判断出公司不同的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影响力度。

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纷纷通过建立模型,证明了股票价格是与会计信息密切相关的,对于投资者的投资绩效而言,财务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就成为影响投资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会计信息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就变得非常有价值。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基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投资策略对投资绩效的作用与影响。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