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关键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01 01:11
  1. 文献综述:

3.1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综述

关于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理论界、企业界和科技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和探讨的热点。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技术成果商业化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有的对科技成果商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内涵研究

我国在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一文中则对科技转给出了如下定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实验、开发、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品等活动。”

Webster(1986)将商业化界定为通过生产、销售和应用使企业具有潜在增值力并获取收益的过程。Roberts(1988)认为对技术的商业化来说,它包括了所有的商业化发展、应用与转让阶段,包括概念的提出,面向具体的应用,评价这些应用,研发结果向下游的转移,最终广泛的应用、分布和扩散。

我国学者刘常勇、段樵、伍凤仪(1996)认为技术商业化是将具有潜力的技术创新与产品构想,突破政治、社会、文化等现实的限制和障碍,经由具体的商业活动实现其功能设想,使技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实现,增加市场附加值,并进而创造企业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利润。

杨壬飞、仝允桓(2004)认为关于技术商业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商业化过程一般是指从产品的基础知识理论研究开始到产品产业生产之前的这一过程,而狭义商业化过程则主要指产品和技术形成中所包含的技术转让并创造利润的过程,这个技术转让的过程处于广义商业化过程的核心阶段。

王凯、邹晓东(2014)指出,西方国家语境中的“技术商业化”与中国的“科技(技术)成果转化”的内涵通常相似,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大学进行技术商业化的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企业赞助的合同研究、顾问、技术授权和参与技术开发与商业化(如开办创新型企业)。

(2)科技成果商业化的过程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商业化有着丰富的研究,对技术商业化的过程的研究自然也有着诸多的差异。Guile(1992)将技术商业化分为概念、技术可行性、商业证实、准备产品、大规模生产、产品服务六个阶段。刘常勇、段樵、伍凤仪(1996)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将技术商业化划分为概念、初始、成长、扩张、成熟5个阶段。

眭振南、王贞萍(2002)在进行科研成果转化评估研究时将转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实验室阶段、产品化阶段和商品化阶段。聂祖荣(2002)在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模式研究中提出技术商业化是一个纵向发展过程,从最初的构想开始到形成产业,一般要经过理论研究及试验、雏形开发、试点生产和产业化四个阶段。

瑞士学者 Vijay K. Jolly (2001)认为新技术商业化是由新技术的构想、孵化、示范、推广和持续等5个子过程以及子过程之间的4个衔接环节组成。5个子过程相对独立并且能使技术增值,衔接环节是发明者调动资,投资者选择进入或退出的缓冲阶段。这种观点与方法通过创造一种社会经济纽带,在新技术商业化的每一个步骤中将社会各方力量凝聚到一起,充分调动资源,对实现新技术商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