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看国际英语新闻的汉译文献综述

 2022-12-11 08: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选题简介、背景和意义

国际新闻汉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化,信息的转化,深层次的更涉及政治立场。有的外国媒体是该国执政党的喉舌,有的媒体历来特有的政治立场,都是在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因此,在翻译中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敏感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一个媒体的政治立场,还会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现阶段国际新闻汉译中,有些译者在政治立场反面还欠考虑,包括政治立场不鲜明,甚至不正确,不考虑国家利益。这些带有政治倾向的国际新闻翻译成汉语时,如果译者不负责任,就会误导中国读者。因此,有必要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提出国际新闻汉译过程中政治倾向的问题,以提高新闻汉译翻译者的整体翻译水平和素质。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文献综述)

每一部英文作品,都需要译者投入巨大精力将其翻译成汉语,以提供中国读者阅读。然而,译者这一个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被忽略。指导近年来,才逐渐有人开始关注译者主体性问题。查建明和田雨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2003年)一文中提到我们在承认翻译的巨大作用的同时,对翻译文化的创造者——译者却评价甚低,译者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中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文化地位,而出现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现象。谢世坚在《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及其限度》(2004年)一文中提出,文学作品的译者主体性应该有所限制。陶惟在《论lt;丰乳肥臀gt;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2013年)一文中提出,译者主体性是主观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研究者不能过于关注其中的某一方面,夸大或低估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取的。然而,上述学者关心的主要是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问题,对非文学翻译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徐静晶在《论非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2010年)一文中提出,非文学翻译却占据了更大的比例,因此,研究这些翻译中的译者注提醒问题至关重要。

在各种类型的非文学翻译中,新闻翻译的译者主体性几乎不为人注意。新闻内容通常严肃,相比文学作品,新闻译者的能动性不大。虽然如此,国际新闻因其具有自身的特点,赋予了译者特殊的角色,让译者主体性有了发挥的空间。Esperanccedil;a Bielsa 与 Susan Bassnett 合著的“Translation in Global News”(2009年)立足于21世纪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指出新闻翻译在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书中分析了新闻文本的语言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是国外学者研究新闻翻译的重要著作。在国内,文嘉在《译者主体性在新闻翻译中的体现》(2008年)一文中指出,在新闻文本的翻译中,译者由于其三重身份的特殊性,加之新闻文本的特殊性以及新闻所遵循的特殊原则,采用的翻译技巧较之文学作品及其它应用文体,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也有其独特性,展示出译者极大的自由度。雷芳在《译者主体性在新闻翻译中的彰显》(2011年)一文中提出,在新闻翻译中,译者发挥着重要作用,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

(三)、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收集外国媒体报道的国际新闻的汉译本,分析原文章的政治立场,分析汉译本其译者对原文政治立场的理解,翻译时候对措辞的思考和选择。通过分析,以期引起译者对政治立场角度的注意和深思。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