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rpus-based Study on Coherence and Cohesion of English News文献综述

 2022-01-22 11:01

全文总字数:2553字

文献综述

1.衔接与连贯的定义

英语语言学家韩礼德和哈森于1962年首次提出“衔接(cohesion)”的概念, 在他们出版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中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形成语篇的意义关系。当在语篇中对某成分的意义解释需要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出现了衔接” (Hanllidayamp;Hasan, 1962:4)。而篇章的连贯性就是通过各种衔接手段的应用来实现的。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有形脉络,可以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来实现;然而连贯体现在语篇的深层结构上,是潜藏的逻辑结构,是无形脉络,不能只靠词汇和语法手段实现,还要靠受话者的语外知识,是说话者与受话者认知和知识的沟通。(王翠宁,王治江,2014)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韩礼德在《英语的衔接》中提出了衔接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在语篇中的具体体现,把衔接手段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类,后被重新组合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搭配五种衔接方式(Hanllidayamp;Hasan,1976)。在此基础上胡壮麟提出了多层次的模式,他把衔接分为四大类,即照应、句法衔接、连接和词汇衔接(胡壮麟,1981)。而张德禄和刘汝山(2003: 97)认为衔接是一个杂糅体,表面上事形式关系,但本质上是语义关系。“在讨论语篇衔接时必须考虑到衔接所涉及的两个层次:在语义层次上,衔接是一个意义概念;在形式层次上,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上,语篇的衔接关系是由语言形式体现和标志的。”但也有学者持有批评态度凡·戴克 (VanDijk,1977)认为,连贯不仅是线性的,也是层级性的;不仅有微观结构,还有宏观结构。同时,连贯是一个分级性概念,信息有完整与不完整之分,所以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Widdowson(1978) 第一次把连贯概念置入一个理论框架中,他把衔接看作由句子表达的命题之间的显性关系;把连贯看作非言语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

目前对衔接与连贯的应用研究已有不少论著,越来越多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采用衔接与连贯理论对英汉语篇衔接方式进行差异研究。例如,马玉莹(2016)对比研究硕士论文和期刊论文的逻辑联结词主要从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逻辑联结词呈现特征、频率特征以及不恰当运用和造成的原因。刘文俊(2015)从显性连贯和隐性连贯两方面系统地将语篇连贯运用于政府工作报告的研究中。郑丹(2011)统计分析了英文学术期刊论文中的转折关系,发现转折关系在学术语篇中大量使用,且连接词丰富多样;转折关系最多出现在主体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新的发现,转折关系多数用来表示对新发现的描述,或用来表示数据、结果的对比,或用来引出新的话题,展开讨论等;转折关系甚少出现在总结部分和主体部分。

然而专门以新闻素材为语料库的期刊论文也有很多以及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吴爱和林淑珍(2018)在英语体育新闻中或者汉语体育新闻中,对比发现照应的应用都很广泛,特别是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的应用,在人称照应的应用中第三人称的应用最多,第二人称很少;替代和动词性省略、小句性省略的应用很少,应用以名词性省略居多。赵芳(2012)对比分析了英汉经济新闻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发现英语经济新闻中的句子偏长,结构比较松散,使用的连接手段没有普通语篇多;英语语篇中的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明显多于汉语的;在替代、省略和原词重复的使用上英语语篇明显少于汉语的。张晶(2005)发现在新闻语篇中,两种语言所使用的衔接手段大体相同;但在人称照应、指示照应、省略、原词重复等方面存在着使用频率的差异。

3.结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