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uistic Analysis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English文献综述

 2022-01-22 11:01

全文总字数:4245

文献综述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开放共赢的局面不断深入。英语语言学习已倍受重视,经研究发现英语语言中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现象,尤其是对女性的歧视。语言作为社会生活的镜子,反映了社会现实。本论文将从形态、句法和语义三个方面分析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产生原因与解决方案,旨在呼吁人们更加关注性别歧视,尊重女性,用平等的语言对话,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2. 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一词由来已久,指在关于性别上存在偏见,指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公正对待,其中尤指男性成员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而语言作为社会特有的产物,是整个社会现象的缩影,性别歧视作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语言中。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研究英语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具有深刻的意义。在西方国家,性别歧视现象最早源于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女权运动中提出了女性主义,又称为性别平权主义,旨在追求男女平等,反对性别歧视,性别压迫。西方社会,尽管法律指出人人生而平等,但是男尊女卑现象依然存在。语言的意思,永远不是由字面意思决定,是一个社会环境下约定俗成的结果,它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对语言背后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是当代社会价值观的最直接表现。

3.国内外相关研究

自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爆发以来,性别歧视现象进入到大众视野。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英语语言中存在向别歧视现象已经广为人知。丹麦著名语言学家Jespersen在《英语的发展与结构中》(1983:56)提出“英语这一语言是在他所接触到的语言中最为男性化的。”语言本身不具有内涵,只不过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观下社会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会产生固定的社会思维,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就像美国语言学家Sapir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研究,他认为语言模式决定思维模式,甚至语言能暗示思维的走向。著名的萨丕尔-沃夫假说也曾提出与语言相对性原理即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概念会影响到语言使用者对社会的认知。试想如果语言中的向别歧视现象持续存在,社会中关于性别歧视的认知将永远不会解决。英国学者Lakoff 在《语言和妇女的地位》(1973:46)一书中指出“在语言所反映的世界图景中,男性居于中心地位,而女性的形象却是残缺不全的。女性的语言被看成是一个物体,她们的性本质决定了她们必须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她们的社会角色也被视为男性的派生品和附属物。”在构词方面,著名语言学家格林伯格提出标记性与无标记性原理,证明了语言中确实存在对女性的歧视,经研究发现,大多数男性词汇都是无标记的而大多女性词汇都是从男性词汇衍生而来,在男性词汇的基础上标记带有女性词义的词缀。例如,男性的英文单词是male,而女性则是female。在诸多研究基础之上,人们了不得不开始重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受国外研究影响,国内许多语言研究者也开始积极探索。早期,王文昌(1979)关注美国妇女运动,以及语言与性别的研究。中国语言学家陈原大规模研究语言学,在《社会语言学》(1983)一书中揭露了语言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阐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提出了性别歧视现象。同年,戴炜栋也就性别歧视做出了分析。孙汝建在《性别与语言》(1997)一书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论述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王思铭(2003)从西方神话角度出发,以亚当造人为例,女人本事男人身上的一条肋骨,这本身就是对女性的歧视,说明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庸,没有独立的人格。最近几年,研究者逐渐转向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刘馨(2013)是从英语构词法视角下研究语言歧视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王德春(2003),施栋黎(2007),汪于田(2017)进一步从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研究英语谚语中的歧视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