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k Design for Oral English Textbooks —-A Study of Everyone Speak! Kids文献综述

 2022-01-18 10:01

全文总字数:6485字

文献综述

1、Krashen的输入假说

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Krashen(1985,20-21)认为该假说也许是二语习得理论中唯一最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回答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非常关键问题,即怎样习得语言,尤其是外语。该假说(1982,20-30)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on)、趣味性与关联性( Interest and Relevance)、非语法程序(Not Grammatical Sequenced) 和足够输入量 (Enough input)。

首先,可理解性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只有当习得者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才有可能习得语言。由此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i 1”公式,其中“i”代表语言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代表略高于语言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材料,输入的语言材料水平既不能和现有水平相当,又不能太高于现有水平。其次,趣味性与关联性强调输入的信息要引起习得者的注意和激发求知欲,且要与习得者自身的需求相关。然后,非语法程序指语言的输入不强调语言形式而注重意义,要在实际交际环境中习得语言。最后,足够输入量指习得者的输入量足够才能实现从“i”到“i 1”的过程。

Krashen的输入假说极大地影响了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国内主要运用输入假说于二语习得教学中,如高夏偲(2019)以输入假说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探析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以此提出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也有研究以输入假说为理论依据分析国内英语教材和为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启发,比如惠如薏等人(2020)分析了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在运用输入假说理论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可供参考的使用意见。

方小兵(2009)根据输入假说,探讨了英语听力教材的编写原则,指出了目前英语听力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王立生和袁依诺(2019)以输入假说为理论基础,结合当前艺体类专业英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出建议。国外学者Don Z M(2014)通过记录低水平、中高水平学习者课外视听语言输入形式的类型,得出语言输入的质量优先于数量的结论。Kuuml;bra Örsdemir (2017) 探讨12名初等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活动时所使用的词汇加工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词汇附带习得中新词汇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隐性加工策略较显性加工策略在词汇附带习得方面更有效。

2、Swain的输出假说

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在得到外界认可的同时也引起了争议。Swain(1985)对输入假说特别是“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唯一充分条件”(1984)的说法产生了质疑。她通过观察研究加拿大推行的法语浸入式教学发现,二语习得者要成功习得一门语言,除了要有可理解性输入之外,还要有可理解输出(comprehensive output),要求习得者充分利用现有的语言资源,通过思考,使得输出的语言更恰当、更准确以及更容易理解,由此提出了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Swain(1995)认为,输出除了能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外,还有三大功能:一是注意/触发功能 (the noticing/triggering function),习得者通过语言输出注意到自身语言知识和目标语的差距,从而促发二语习得中的认知加工过程,生成新的语言知识并巩固原有的语言知识。二是验证假设功能 (hypothesis-testing function),二语习得者通过语言输出来检测习得过程中关于目标语的假设正确与否。三是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习得者通过用目的语反思输出语言的方式内化和控制语言知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