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ong of Everlasting Regret b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2022-01-06 09:01

全文总字数:1056字

文献综述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也是民族文化的缩影。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也是最能直接反映文化的存在。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的词汇不计其数,文化负载词就是其中一部分。文化负载词指的是标志某一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短语和习语。它们反映了一个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展的独特方式,以此区别于其他国家。因此在中国,这些词汇只属于中国文化,在其他语言里中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在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遵循“忠于原文”的原则,恰当运用翻译策略与方法,使译文既要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又要易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诗是中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古代诗人为了在有限的字数内传达深远意境,表达浓厚感情,往往运用意象词。意象词作为文化负载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深刻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词能帮助读者感受诗歌的精神实质。许渊冲先生认为译诗要像原诗一样打动读者的心。而要打动读者的心,诗歌意象词的翻译非常重要。因而,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如何巧妙地翻译意象词是展示原诗意境之美从而宣扬中华文化的关键点之一。

本世纪初,由中国学者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飞速发展。该理论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中的“适应生存、自然选择”学说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将翻译定义为“以译者为主导、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转换为宗旨,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即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以译者为中心进行“天择”和“人择”。在“天择”阶段,译者由翻译生态环境所选择或者必须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在“人择”阶段,译者积极主动选择翻译方法以满足适应的要求。

因此,本文将选取许渊冲《长恨歌》译本中的具体意象,分析其在文化负载词翻译上体现的生态翻译学思想。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长篇爱情诗。它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汉乐府体栽描述了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新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现实意义。《长恨歌》中大量使用物质、典故、地名等意象词,将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思想情感相结合,体现了诗人极高的文学素养,对中外学者研究唐朝文学、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胡庚申教授提出生态翻译学的概念之前,许渊冲先生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唐诗翻译研究,但不难发现,他所坚持的翻译策略与内涵无不体现着生态翻译学的“适应与选择”原则。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推动唐诗的对外传播、促进文化的有效交流与传递至关重要。本文将对许渊冲《长恨歌》译本中的意象词翻译进行分类与归纳,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分析并总结其中的翻译方法策略与思想内涵。

资料编号:[26778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