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mpirical Study o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in Accomplishing Continuation Tasks文献综述

 2022-01-04 09:01

全文总字数:4306字

文献综述

1. 引言

近年来,语言使用中的协同现象受到二语习得和心理语言学研究者的关注(Pickering & Garrod 2004;Atkinson et al.2007)。语言研究中的协同一般指人们在互动中相互配合、动态调整、彼此适应的社会认知过程。Pickering & Garrod(2004)认为,协同是保持人际对话顺畅进行的机理。Atkinson et al.(2007)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理解协同,强调“协同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发生在人与社会和物质环境之间,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基于协同的二语习得研究为深究互动促学的机理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回答“互动何以促学?”这一问题。但此类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影响“读后续写”有效实施的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阅读材料本身,对于学习者内在心理研究较少,而心理认知因素对于学习者的二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研究背景

2.1互动协同模式

Pickering和Garrod(2004)提出互动协同模式(interactive alignment model),指出协同源于互动,是人际对话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交谈双方在对话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适应,动态调整,以致双方大脑表征出现趋同或协同。协同发生在语言层面和情境模式(situation model)层面。交谈双方在互动中相互协调情境模式,由此引发语言层面的协同,进而导致对交流信息的理解。同时,互动协同使得对话中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紧密结合起来,信息顺畅交流。Pickering & Garrod(2004)因此得出结论:理解和产出共用同一表征。这一结论为深入研究语言产出与语言理解之间的协同效应奠定了理论基础。互动协同模式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语言层面协同的发生机理是结构启动。结构启动指人们在产出中倾向于重复自己或他人使用或接触过的语言结构(Bock 1986)。结构启动是一种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具有促进语言发展的功能(Pickering & Ferreira 2008)。有实证研究表明,结构启动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二语句法结构(王敏 2009)。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协同实质是一种学习效应。

2.2互动协同模式启发下的以读促写

受互动协同模式启发,王初明将这一概念从人际互动扩展到人与阅读材料的互动,提出了外语学习的有效路径:互动→ 理解→协同→产出→习得。他认为,学习者的语言理解能力与其产出能力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会导致拉平效应,即语言输出向输入看齐,产出能力在与理解能力的协同中不断提高。因此,有效的语言习得植根于互动,经历理解、协同、产出等环节,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结合的紧密程度越高,所产生的协同效应越强,外语学习效率也越高。Pickering amp; Garrod将原本用于解释阅读理解的情境模式应用于研究对话理解,说明情境模式的构建不受呈现方式影响。因此,协同效应不仅可以发生在人际对话的互动过程中,也可以产生在学习者阅读时与所接触的阅读材料的互动当中。读后续写作为模仿与创新紧密结合的载体,要求学习者阅读理解一篇抹去结尾的文章之后续写结尾。前文为续写提供了语境和语言范本作为内容创新的依据,学习者可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将创作与模仿有机融合。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将创造力和想象力融入文本语境,使语言理解与产出紧密结合,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二语运用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