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复合动词的对比研究——以动词 动词型为中心文献综述

 2022-11-27 02:11

一、文献综述

1、日语复合动词的分类

日语复合动词的分类是日语复杂词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针对V1 V2型复合动词的分类,许多学者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寺村秀夫 (1969) 以前后项动词是否保留组合前的动词词义为基准,提出了“自立语”和“附属语”的概念。即自立语是指两个动词结合后依然保持原有单个动词词义的词,附属语则是指两个动词结合后失去了原本动词词义的词。以此为基础,寺村秀夫将复合词的组合方式分为四类:自立语 自立语、自立语 附属语、附属语 自立语、附属语 附属语。寺村秀夫的研究虽具有广泛性,但并未明确自立语和附属语的划分标准,即不能确定组合前的动词哪一方是自立语,哪一方是附属语。

鉴于此,長嶋善郎 (1976) 提出可根据组成复合词的前后项动词间的修饰关系将其分为两大类,即 V1 修饰V2、V2修饰V1。此分类方法虽然更为简洁可操作,但由于其未能穷尽所有复合词分类,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又在自身提出的分类中增加了无修饰关系和熟语复合动词两种子类。

山本清隆 (1984) 在前二者的基础上,根据前后项动词是否具有格支配关系对分类进行了再调整。提出了新的四分法,即V1、V2都对句中名词有格支配关系;V1对句中名词有格支配关系;V2对句中名词有格支配关系;V1、V2都没有格支配关系。山本清隆的分类方法相对来说更为客观,但还是存在特殊情况不适用的问题。姬野昌子 (1999) 肯定山本清隆分类的基准明确性,但同时指出其存在一些例外。例如在「本を書き始める」中,「始める」对「本」没有格支配关系,「本を始める*」不能成立,故认为该词只有「書く」对句中名词有格支配关系。但姬野昌子认为,当动作的对象是动作性名词或与语言学习、兴趣、技能相关时,前后项动词都具有格支配功能。「本」与语言学习、兴趣相关,故「書き始める」中的V1、V2都对句中名词有格支配关系。

森田良行 (1978、1990) 根据复合动词前后项动词中组合动词词义的保留程度,将其分为五个层级,即并列关系、主谓·补充说明关系、由具体意义到抽象意义、向造词成分趋近、由实质意义到形式化意义。然而对于前后项动词复合可能的结合条件则并未阐述,也未言及复合动词的多义分析。

另一方面,以影山太郎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开始以语义学组合方式为基准对日语复合词进行了创新分类。影山太郎 (1993) 从构词层面首先将日语的复合动词分为词汇性复合动词和句法性复合动词两大类。又将句法性复合动词进一步分为主谓关系和补充、说明关系两类。同时,针对词汇性复合动词,影山太郎还提出了“他动性调和原则 ”,即具有相同类型论元结构的动词之间可以发生复合。松本耀 (1998) 针对影山太郎的“他动性调和原则”提出了“主语一致原则”,即复合动词的前后项动词的主语必须一致。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可以很好地说明「降り積もる」、「読み疲れる」等复合词,然而这一原则同样存在例外情况。例如「走り運ぶ*」虽然符合主语一致原则,但实际而言它是不存在的。

2、汉语复合动词的分类

纵观前人研究,汤延池 (1989) 根据汉语复合语的内部构造,将其分为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补结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五种类型。但此分类囊括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之间的多种构词方式,并不只针对动词。沈力 (1993) 则使用了“结果复合动词”这一概念来指代前项动词表示动作或者行为、后项动词表示状态变化或者结果的复合词,更好地对应了日语中的V1 V2型复合动词。此外,闻广益 (2016) 将汉语复合动词称为补述结构,且指出汉语的复合词具有“一 多”的特点,即呈现为前项动词 后项(动词/形容词/副词/词组)等多种结构格局。但问题在于,有些词并不能准确定义其本身的词性。例如:“读懂、吃完、用尽”等词中“懂、完、尽”在汉语中为形容词但在日语中体现为动词,所以也可理解为动词。由此可见,对比研究的重点在于动词 动词型复合动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