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戏剧舞台设计中体现的当代艺术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21 08:02

先锋戏剧舞台设计中体现的当代艺术特征--以孟京辉先锋戏剧为例:文献综述

1.前言

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强调对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社会进行纠正和反叛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出现,后现代主义艺术也随之发展,是当代艺术中较为突出的特点,装置艺术是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必然展现后现代主义特色。随着大众对艺术审美情趣和视觉经验、生存方式的改变,舞台美术与装置艺术呈现了某些契合点[1]。可以发现,国内外众多的舞台设计作品中逐渐显现出当代艺术特征,包括后现代主义的杂糅、解构与混合,先锋戏剧是一个典型的分支。

在中国戏剧土壤里,随着1992年中国大陆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商品经济、消费社会逐渐形成,加之西方现代化、后现代化戏剧理念的影响,共同形塑了戏剧受众群体新的文化心理状况,以孟京辉为代表的先锋戏剧有着“东方后现代”的趋向,本文主要以其舞台设计做研究分析,探究其内在的当代艺术特征。

近几年,走在中国先锋戏剧领域前沿的孟京辉先锋戏剧所呈现的“商品化”倾向,结合更多受众群体的当代艺术体验,做出了更多样的变化。如在《恋爱的犀牛》在原基础上加入大量的音乐元素,也表现出自身狂躁、颠覆的鲜明风格;也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一些剧目中大量使用新兴媒介,如在《枪,谎言和玫瑰》中实时影像的媒介展示。

目的:先锋戏剧是中国民间戏剧的代表,实验性是先锋艺术最明显的特征,陈吉德认为,形式的实验与变革是先锋戏剧之所以成为“先锋”地最外在表现,而舞台美术自身的美学意义在先锋戏剧中更加重视,“其特点在表演艺术上的实验特点有些相似:注重假定性、注重与观众交流、注重时空的自由转换”。[2]将其舞台布景设计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可以从一个更专业化的美术视角总结先锋戏剧的当代艺术特征。结合西方戏剧特点与中国戏剧的发展特性,关注其在后现代戏剧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范围:关于本文研究的先锋戏剧舞台设计案例,是基于对中国先锋戏剧的溯源、发展历程的当代艺术特征分析,归纳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去对先锋戏剧进行创作探索,希望对将来中国先锋戏剧领域的戏剧工作者、受众群体有直接的参考作用,对中国戏剧及其他文化艺术领域所呈现的“东方后现代”现状进行反思。

发展现状:目前,关于国内外的先锋戏剧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伴随数字革命与消费主义的发展,美国的先锋艺术在上世纪末走向了衰落,阿伦森认为,削弱先锋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技术尤其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型媒介融合了许多先锋派一直努力实现的结构变化;中国当代先锋戏剧在存在位置上的边缘性这主要体现在文化的边缘性和社会的边缘性两方面。[3]国内先锋戏剧在上个世纪悄然出现时,虽遭遇因前卫性质导致受众流失、身份认同困境等问题,但以孟京辉为代表的先锋戏剧也曾占领了一部分城市白领的市场,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还有众多打着“先锋”、“实验”旗号的众多民间戏剧团体,显现出俯向低俗的姿态,对先锋戏剧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破坏性。因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社会背景,后现代主义等当代艺术有着其多元、复杂性,国内外先锋戏剧潮流不归属于同一研究范畴,本文只提及西方相关社会思潮和艺术形态对中国先锋戏剧的影响。

争论焦点:在戏剧领域,现今对于某一典型舞台设计的当代艺术特征归纳研究较为缺乏;对于中国先锋戏剧的研究是从范围较广的戏剧语言、形式、剧本等方面概括,且大多研究方向是以上个世纪先锋戏剧的兴起、缘由、特点为主,很少对具体案例深入分析,以小见大;对于各研究扩展的关于经济、社会、文化、人文方向的反思有借鉴作用,现应根据时代的发展,纵向分析先锋戏剧舞台设计的发展走向。

2.主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