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化的乌托邦:购物综合体中的迪斯尼化消费空间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0 07:07

文献综述

蜕化的乌托邦:购物综合体中的迪斯尼化消费空间研究

1950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个迪斯尼主题乐园在美国建成,早期的迪斯尼化景观只局限于游乐主题园内部的幻象布景,是由主题式乐园打造出来的一种新型景观模式。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后现代社会的来临,城市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众多城市开始由传统的工业中心、生产中心向文化中心、消费中心转变[1],受西方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使得21世纪初以来我国的许多城市也开始进入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阶段,国际资本与消费文化对于城市空间塑造产生强烈冲击作用,出现了大量具有全球化特征的新型消费空间[2]。与此同时,迪斯尼化的景观开始逐渐向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购物中心等各个层面渗透,形成了布景化的城市景观[3]

近年来,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购物中心和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据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6 年,全国购物中心数量以17.6%复合增长率逐年攀升,2016 年已超4700 家。紧随供应量洪峰而来,是阶段性相对过剩、消费者消费追求多元化、品牌同质化等多维度竞争困境。当下,传统商业短板日趋明显,Shopping mall模式因同质化严重、缺乏体验感和互动性,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商业空间营造开始出现迪斯尼化的倾向,这一现象在大型购物综合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购物中心乐园化”的全新商业模式从以往相对注重零售功能,向提升注重泛时尚化、生活化、体验化、游乐化的社会功能转变。在业态规划上更加突出个性化、特色化、定制化。全面涵盖了休闲娱乐、互动体验、运动竞技、文化教育、儿童产业、潮流服饰、时尚餐饮等领域,融合艺术、科技、文化、儿童等多种体验主题,同时满足从幼儿到成年人的多个年龄层的心理诉求。

本文选取了迪斯尼化特征较为显著的南京仙林万达乐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方法深刻阐述这种新型购物综合体的空间营造特点以及消费者置身其中的心理活动,通过比对万达乐园与迪斯尼乐园的异同,指出万达乐园相对于迪斯尼乐园的变化,同时基于蜕化的乌托邦理论视角下,深刻剖析万达乐园这种新型消费空间与蜕化的乌托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1.迪斯尼化内涵

迪斯尼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和规律,是指像迪斯尼乐园一样,将文化符号高度提炼后应用到商业和消费上,形成品牌效益和过度文化消费的倾向。迪斯尼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社会学家艾伦·布里曼首次提出,布里曼精练准确地总结了以迪斯尼主题公园为代表的商业模式的特征和原理,并给出了一种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商业思维。

所谓迪斯尼化,是以迪斯尼主题公园为代表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以多样性、人性化为其特征。迪斯尼化根植于后福特主义的多样性理念,在迪斯尼化的模式里,消费者是中心,商品和服务提供者的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一次激动人心的娱乐体验[4]。迪斯尼化常常用激动人心的体验取代同质性消费的枯燥无味。我们正生活在一种体验经济中,消费者们寻找的是那种以娱乐性的方式提供能带来难忘体验的服务。

迪斯尼化可以说是现代商业社会发展的模式和趋势的一个隐喻。迪斯尼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主题化、混合消费、商品化、表演性劳动[5]。一是主题化:是指通过利用特定的主题对一定的事物进行包装,借以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其本质是通过提供一种能淡化经济交易感的主题体验吸引消费者,提高他们购买商品的可能性。二是混合消费:是指同一个场所中混合了多种不同的消费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消费机会,让他们在消费场所逗留尽可能长的时间。三是商品化:利用迪斯尼品牌和著名卡通形象等优势出售各样的商品。对商业综合体设计的启示是指消费空间可以通过主题化的包装,使其具备一定的场所氛围足够吸引消费者尽可能多的在此消费。四是表演性劳动:职员的工作文化独具特色,有浓重的表演色彩。表演性劳动能让原来平凡的商品和服务拥有特色,能表达主题,还能增强顾客购买商品的意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