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乡协调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6-28 11:06

文献综述

江苏省城乡协调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乡发展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区域发展失衡的问题。所谓城乡协调发展是指各社会经济要素在城乡发展空间中的双向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而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城乡二元结构问题非常突出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以城乡发展进程也不同。

  1. 城乡协调发展的概念

目前对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研究有很多,而对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城乡协调发展是指在城市和农村各内部子系统、各因素协调的条件下,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有的学者认为:“陈翔协调是指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整体,其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合理地流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高度依赖,城乡差别很小,各种时空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有的学者认为:“城乡协调发展是指城市和乡村同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内,城乡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发展空间内进行有序互动,城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过程。”

二、国内外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概况

1.1国外城乡发展研究:

1.1.1早期理论研究

理论上,在欧洲资本主义制度下,16—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提出了理想国的构想,最早的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他认为国家的城市与乡村在社会经济、政策、生活环境等方面都享受平等的权利和待遇,社会经济以公有制和按需分配为基础[1]。17世纪初期,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再一次描绘了理想社会的蓝图[2]。到了19世纪初,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以及英国的欧文分别提出了城乡社会平等观、和谐社会及理性社会制度与“新和谐村”[3]。这些构想都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当时社会主义者对城乡一体化的向往,但是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些社会主义者的构想都未能实现,这些思想却为后来的城乡发展理论提供了理论参考。在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们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主张,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进而导致城乡分离,这个时候的生产力己经有所发展但是存在发展不足的缺陷;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城市与乡村必将走向融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指出只有在大工业协调发展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条件下,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实现城乡的融合[4]。列宁和斯大林也对城乡关系做了展望,即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是城乡居民拥有同等水平的生活条件。1898年霍华德提出“花园城市”的理念,即永久绿地和农业用地占到六分之五的构想。1932年亨利·赖特主张通过建设更大的区域统一体来再建城乡之间的平衡。芒福德倡导者霍华德与赖特的思想,并且主张“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5]。1943年,沙立宁提出“有机疏散模型”,倡导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建设不脱离农村、符合城市居住要求的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6]。

1.1.2后期实践探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