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候健康影响评价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策略文献综述

 2022-06-28 11:06

“基于气候健康影响评价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策略”文献综述

冒雨麟

  1. 研究意义

为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合理规划、提高城市绿色空间资源服务价值,提升居民居住环境质量以及幸福感提高理论基础。为天津城市规划及生态环境科学健康发展提供设计理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 国内外同类研究现阶段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

1.国内研究概况

城市微气候是城市集聚效应、全球气候变化与热岛效应相互叠加的结果[1],其典型特征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2],不仅影响舒适度,同时对居民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精神状态等产生影响。综合大量学者对气候变化影响居民健康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热环境引起居民死亡和发病人数增加[3-5], 温度与健康研究领域大家公认的学科范式还尚未建立 [6]。研究表明,极端气候事件增加了不同类型非传播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气温的升高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7]。

通过合理绿地规划改善城市小气候,国内学者一直在不断探索,冯娴慧[8]模拟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对局地微气候的影响,认为城市绿地空间布局规划应考虑其对城市局地风场形成的影响,提出绿地优化布局方式是保留并建设位于城市上风向的大规模氧源绿地。苗世光等[9]就相同面积的集中型和分散型绿地布局对城市气象环境的影响进行模拟比较分析可知,分散型比集中型绿地对调节城市小气候影响作用更大。刘艳红[10]探寻太原市绿地分布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得出楔形绿地改善局部小气候效果高于条状,带状以及点状绿地。臧亭[11]从人体舒适度角度出发,定量分析城市高密度中心区各类绿地对周边环境降温增湿的影响程度,优先选出高密度中心区绿地小斑块的适宜规模为103~104㎡。

由此分析,绿地的性质,形状,大小,分布等小尺度的研究一直是绿地规划研究的重心,而上升到城市规划大尺度的绿地规划研究却很少,大部分学者重视的多是生态效益,美观效益等等,与疾病健康等有直接联系的少有人研究,故此次研究采用严格的疾病分析数据和人体生理学意义的分级标准,以及高温环境的城市真实环境测试分析数据,从气候健康角度分析城市绿地规划,在小尺度的基础上进行大尺度的规划。

2.国外研究概况

19世纪初,英国气候学家赖克·霍德华对伦敦城区和郊区的气温进行同时间对比观测后,首次发现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并记载了“热岛效应”的气候特征[12]。但1958年首次提出城市热岛概念的却是英国 的Manley[13]。城市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城市中的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城市周边郊区和农村地区的现象。Michelozzi等[14]在多仑比亚的研究发现温度每超过阈值(日平均最高温度29.5℃)1℃,75岁以上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入院率上升4.5%。Analitis[15]等分析了欧洲15个城市气温对各种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每上升10℃时,总死亡率增加1.35%,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增加3.3%。基于不同季节的温度,但高温热浪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最为严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