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以连云港市平山社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2-03-27 07:03

“后疫情时代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以连云港市平山社区为例”文献综述

1 后疫情时代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提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相关概念

      1. 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是指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疫情并非完全消失、一切回复往昔安宁和平的模样,而是疫情像海浪一般时起时伏,不稳定因素很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在小规模范围内爆发,季节性发作或者从外来区域回流,同时这一状态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的时代[1]。在后疫情时代中,要更加注意严防严守,积极防控疫情避免反复。

      1. 社区公共空间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在《社区与社会》中最早提出了“社区(Community)”的概念,指的是一个包含了共同的血缘、感情和伦理的共同体[2]。而关于“公共空间”,由吴志强、李德华所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中提到,公共空间同时具有”物质“与”社会“两种属性,物质属性突出环境特征,社会属性突出城市的性质、传统文化、经济特点等[3].。

总而言之,社区公共空间作为一种居民活动的空间载体,其核心是“公共性”,由物质空间、交通空间、设施空间等组成的具有多层次的系统。本文所研究的社区公共空间,主要指的是平山社区内部具有公共特征的空间,范围包括平山社区(广场、绿地、交通空间等)内部公共空间、社区建筑物公共空间(楼梯、电梯等)以及社区街巷空间等,满足平山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公共活动场所。

      1. 适老化改造

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和需求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空间进行的改造称为适老化改造。在老年人频繁出现的环境中,针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配置相应的辅助设施,通过功能整合、设施优化等提升老年人处于空间中的舒适度以及空间利用率的方式,以实现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的改造[4]

1.2老年人空间需求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和心理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生理上的体现为认知功能衰退与运动机能下降[5],认知功能体现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超过65岁的老年人对光的敏感度下降,需要光线明亮的活动区域,听觉退化导致听力下降,因此活动交流时更倾向于小型具有围合感的空间;运动机能的下降导致易体力不支、行动能力减弱,适老性公共空间更需搭建在平坦、易达的场地之中,基于公共卫生角度的公共空间更新需要强化色彩、增强被感知度[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