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久韵承颐和”虚拟现实三维场景设计文献综述

 2021-10-25 21:03:2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摘要

颐和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蕴涵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仅是宝贵的建筑艺术遗产,也是众人向往的文化胜地。近年来,古典建筑的虚拟现实漫游参观系统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热潮,其中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平台,利用计算机进行3D模型重构,再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行观赏游览是当下最盛行的漫游模式。它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感受深的优势。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制作建筑模型,Unity3D软件整合场景,再赋予音频和视频强化感官体验,深化对颐和园建筑和背后历史文化的感知,为文化普及和资源保护提供了崭新的途径。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虚拟现实;颐和园;建筑模型;感官体验

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艺术和历史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然而颐和园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园内游览流量十分大,尤其在节假日,游人过多,会大大降低景区的美感。另外,颐和园占地290公顷,景点众多,每个季节的都有不同的风景,游客无法一次性浏览全部景色,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由于入园观赏的人过多,长此以往多少会对建筑构成损坏,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通过3dsmax软件制作三维模型,Unity3D 平台整合模型,创建出一个虚拟的颐和园旅游环境,既可以满足人们对景点游览的需求,普及相关文化,同时也可利用这种技术对文物资源进行保护。

一.选题相关概念与定义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新型数字化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化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仿真技术、传感技术,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对建筑进行数据采集记录,让这些环境真正活起来,使观众不受时间空间约束进行虚拟艺术的体验,并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具有一切人类所拥有的感知功能,比如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系统,它具有超强的仿真系统,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让人身临其境。

二. 选题历史发展状况回顾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就是利用计算机制作虚拟三维场景,并使用相关的显示设备、交互设备以及其他感知反馈设备,让体验者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1961年,美国摄影师Morton Heilig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现实系统,命名为Sensorama Simulator,该系统模拟了没过布鲁克林街道,体验者可以在其街道进行漫游,并结合多种感官刺激。1965年,美国计算机图形学之父Ivan Sutherland在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上发表了名为《The Ultimate Display》的论文,首次提出虚拟现实概念,此文设想以电脑为载体,构建房间虚拟环境,通过电脑来操控房间内的物体,以达到仿真的视觉效果,自此,人们开始了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