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留守儿童图书馆空间设计文献综述

 2022-06-11 21:26:53

一、前言

在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收集传递信息,探索未知世界离不开阅读,而阅读更是儿童汲取知识、开拓眼界,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途径。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状况不仅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极大地影响着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平和国民素养。作为他们学习成长的地方之一—图书馆起着启迪心智与陶冶情操的作用。然而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图书馆设计在不断的更新和拓展、细化,但仍然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要。现代图书馆室内设计中还是存在着空间封闭、模式单元化、表现手法单一等诸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空间的布局和设计。这将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和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

二、正文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与城镇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主要劳动力纷纷选择去到城市务工,在广大农村衍生出“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 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这些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 造成他们在生活、心理和学习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 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有些农村留守儿童甚至没有读过一本。据调查显示, 广西的许多农村小学图书馆藏书还不如一个城镇家庭;一些小学的藏书多为成人阅读的专业书籍, 不适合小学生阅读;还有一些小学的藏书是20世纪60、70年代的, 根本不符合阅读需求。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环境。在加上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正猛烈冲击着儿童图书馆的现有服务模式,导致儿童图书馆的队伍素质愈来愈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1]

(二)、儿童阅读的行为因素及心理

丹麦建筑师杨·盖尔将人的日常行为活动分成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在图书馆中,阅读是儿童的主要行为,儿童的观察、游戏、探索等活动是他们的自发性活动,在图书馆的互动交往是他们的社会性活动。李珺,李赐生(2018)在《儿童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特征研究》中表达:阅读, 是图书馆空间中最常见的必要性行为活动, 包括阅读方式、阅读时间和阅读习惯。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它决定着儿童的阅读方式, 这一点, 也是与成人区分开来的。在儿童图书馆空间中观察, 儿童的阅读姿势”千姿百态“有的自然的趴在地上阅读, 有的靠在墙上, 有的躺在沙发上等多种方式阅读。儿童在图书馆空间中的自发性活动是由儿童本能的反应而激发的兴趣所选择的活动, 是知觉的发生、再到本能的探索、游戏、创造的活动。设计者应该要注重儿童的年龄阶段, 为儿童打造不同层次的空间次序, 提供给儿童充分活动的多样化空间, 使他们能够在安全和舒适并且具的空间中游戏与探索。[2]

儿童阅读心理是指儿童阅读时周围环境对其行为影响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儿童的情感带有直接性,与认知活动密切联系,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自主性、灵活性与创造性,环境的变化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解决,虽然远在外地务工的父母会给他们提供相对充足的物质条件,但是他们实际上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关爱。父母远在外地,留守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会有更加强烈的孤独感,会在情感关爱上存在一定的缺失[3]。在设计方面更应注意儿童的心理需求,给予儿童温馨的阅读空间。

2016年国家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强调了坚持“少儿优先”的基本原则,认为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必须将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从小培育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人,都是有了热爱才会坚持、持之以恒,而热爱,是从兴趣培养起来的[4]。因此设计前就需要对儿童的阅读行为、心理有所认识,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设计时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从而运用更灵活的设计手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