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东关街小游园改造文献综述

 2022-02-16 21:19:50

全文总字数:2880字

沭阳东关街小游园改造

一 前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小游园”的解释:“供城市行人作短暂游憩的场所,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形式,又称小绿地、小广场、小花园。”优美宜人的街心小游园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和谐共处,也能提高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具有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双重作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本改造方案力求改造一个集健康,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心游园。满足居民休闲、娱乐、游览的需求。注意人在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变化,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重点在以“人”为本,设计出能够耳闻、手触、鼻嗅、口尝的可感觉空间。


二 正文:

  1. 街心游园的基本设计原则
  2. 生态性原则:首先选用绿色景观照明,选择高效、长寿命、节能光源、灯具和电器附件;其次积极推荐景观小品中绿色建材的使用,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维持生态发展的平衡,和对垃圾的回收和资源化。

(2)安全性原则:首先,老人由于生理特点,容易成为意外受害者,所以,与周围环境能够分而不离、隔而不绝,以视线和声音等方式来传递联系最为适宜。其次,因为儿童的自我控制和驾驭的能力较薄弱,所以他们的活动场所布局要排除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可与个别场所进行一定的隔离。

(3)舒适性原则:舒适性是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创造宜人、有情趣的城市环境空间备受关注和欢迎,要使景观被人们接受,了解和学习人们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4)可持续性原则:街心游园不仅应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环境,而且也要从当地文化历史、人文情怀等方面考虑。为人们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寄托所,满足因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价值观。

  1. 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

(1)创造交往空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是公共空间的主人,而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归属是通过交往实现的。而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加剧了人们的负担和压力,因此,人际交往可以缓解因压力造成的疲惫和孤独。所以,街心游园的出现也在为人们的交往做出贡献。具体可从对空间边界的处理、座位的布置、道路指引等为人们带来想要的私密或开放空间,也可有效地利用地面的高差创造小空间,亦可形成公共性和私密性空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