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启示文献综述

 2022-08-29 11:08

日本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启示

摘要:日本德育经过文明开化中道德教育的觉醒、《教育敕语》中“忠孝”教育沦为侵略战争工具、战后“民主”与“自由”思想中的反思三个阶段;以全新的德育教育目标,即以学生为出发点;将德育教育目标在手段多样的实践中不断细化并且内化成学生的道德,最终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日本德育教育的研究,可以总结出日本德育教育有着这样的特点: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结合、重视德育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日本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目标; 德育教育方法;德育教育特点

一、文献综述

前言:日本作为一个和中国有着相近文化底蕴的邻国,其德育教育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研究日本德育教育的发展历史、德育教育的目标、方法与特点,我们可以对中国德育教育发展进行反思与总结。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日本德育教育的发展对于笔者个人今后从事德育教学工作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本篇文献综述,将从日本德育教育发展历史、德育教育目标与方法途径来说明目前学术界对于日本德育教育研究的情况,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一、日本德育教育发展历史

“三阶段论”与“四阶段论”的争议

目前无论是中国德育教育学术界还是日本德育教育学术界,对于日本德育教育发展历史有着共识也有争议。日本德育教育发展第一阶段:即为十九世纪末期,伴随着日本近代史的开端。“黑船事件”之后,以萨摩藩为首的近代化改革之后带来了“文明开化”意识的觉醒,以福泽谕吉为首一批先进的思想家、教育学家开始对国民道德教育有新思考;并随之将一部分的德育思想投入实践,创办了私塾教育,大力提倡“道德教育”。德育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为《教育敕语》将日本旧有的“忠孝”精神融入军国主义思想,实行“全民道德教育”,将德育变成了侵略战争的工作。到目前为止中日学界对此均没有争议。而第三个阶段是目前日本教育学界与历史学界都存在一定正义的阶段:即为二战后到当代。日本著名德育教育实践者押谷由夫在其编写的《“道德时间”成立之过程》一书中认为:战后的日本将“以《教育敕语》为道德教育方针”的战前德育教育方案废除,按照美国教育使节团给出的《使节团意见书》制定了《教育基本法》与《学习指导纲要》来对德育教育进一部详细划分目标与具体实践办法。而从此确立的德育教育大方针与具体实施办法,当代日本的德育教育仍然大部分采用。而国内《比较德育》一书的编者却将日本德育教育的的变革分为了四个阶段。编者认为,第三阶段为:战后到20世界八十年代,既日本经济快速复苏的二十年;而第四个阶段则是80年代的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到今天。“四阶段论”的支持者认为: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的区别在于对于经济快速发展日本社会,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出现的许多问题;《学习指导纲要》对于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调整来解决现实问题。笔者以为,“三阶段论”与“四阶段论”相比,“三阶段论”是从一定时代背景下的德育教育方针对于整个日本社会的影响来做出的,而“四阶段论”则是根据日本德育教育在不同时期变化而做出的。二者的出发点不同,因此做出的结论是不同的。

二、日本中小学德育教育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