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懒政”现象及其改进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29 11:08

政府“懒政”现象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摘 要:近年来,政府“懒政”问题一直备受党和国家的关注,党的十八大也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然而,在目前的学术领域,专家在政府“懒政”的理论研究方面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成果仍然不多,且内容较零散,对“懒政”概念的界定比较模糊,给出的改进措施大都以约束、限制、惩罚政府人员等消极的方式“治懒”,鲜少采取积极的措施改进“懒政”。

关键词: 政府; “懒政”; 改进策略

一、前言

21世纪,政府仍然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核心,也是时代的治理者或管理者。在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效能直接影响我国的发展进程。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在转变其职能、努力构建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的进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有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如作风懒散、办事拖拉、敷衍应付、当作为却不作为等等,对这些行为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懒政”。“懒政”主要是对政府工作人员或政府部门在处理相关问题时表现出的行为的描述。此外,在逐年增多的行政诉讼案例中,状告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的案件比重也越来越大,并且民意调查研究也显示由于政府的“懒政”行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有下降趋势。当前正值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我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构建服务型、责任型政府进程中,“懒政”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阻碍了高质高效政府的建设,影响了政府合法性存在的基础,破坏了政府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勤政”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懒政”没有像贪污腐败那样严重,但它确是一种“慢性毒药”,不会立即致命,但却慢慢腐蚀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效能,其影响范围更大、影响面更广。因此,“治懒”是十分必要与迫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未见有直接用“懒政”这个词来描述政府的执政行为但有一些治理政府执行力的措施散落在各著作、论文中。在国内,2003年以后有学者开始对政府“懒政”进行研究,2006年以后政府“懒政”问题逐渐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从2003年年末到2014年3月,直接在题目中包含“懒政”的文章有171篇(包括论文、新闻报道文章)。概括起来,直接关于政府“懒政”方面的研究成果如下:

(一)“懒政”的定义

关于“懒政”概念的界定,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将“懒政”界定为“政府不作为”,如李俭(2004)在《可怕的“懒政”》一文中指出“懒政”用行话说就是“政府不作为”。张泽恩(2008)在《“懒政”的诊与治“政府不作为的新闻媒体监督研究》中从新闻媒体角度对政府“懒政”进行阐释,指出“懒政”即“政府不作为”。另一类认为“懒政”并不单单是“政府不作为”,“懒政”只是“政府不作为”的一个指标,即“政府不作为”包含“懒政”,如王薇(2009)在《浅谈我国行政机关的“懒政”现状及其解决办法》一文中指出“懒政”包含在“政府不作为”之中,“懒政”是政府工作人员或政府部门对处理相关问题时采取的一种做法过于简单、作风粗糙的行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