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探究文献综述

 2022-08-16 05:08

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探究

摘要:本文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国外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开展的较早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东尼·博赞所作贡献最大,他是思维导图的创立者,并将思维导图成功运用于在多个领域,但在教育教学领域,他的分析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思维导图的作用在教育领域的成就理论大于实践。而国内的研究者大多是一线的教师,他们从实践出发,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试图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课堂,但是就总体而言,研究对于在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可操作性的分析以及关于如何评价思维导图教学效果较为缺乏,是否能广泛运用于课堂实践之中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思维导图;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一、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综述:

相较于国内,国外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具有开创者的优势,国外学者综合探究了思维导图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发展,本文主要从教育教学领域进行分析。

思维导图最早来源东尼·博赞认为当今社会几乎每件东西都有说明手册、操作手册,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脑却没有任何操作说明,为了说明人脑如何运作,他创立了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他阐述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即“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它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你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东尼·博赞在1974年出版的《启动大脑》一书,则是更为详细得向大众介绍了思维导图的运作机理。思维导图是将左右脑的全部功能结合到一起,包括左脑的表单、文字、行列、顺序、逻辑等理性功能,以及右脑的韵律、色彩、空间、影像、幻想等感性功能。思维导图就好像是头脑中的一张生动而清晰的虚拟地图,详细绘制着内容框架脉络。而思维导图以文字、图像等方式来呈现大脑的思维过程,人们将焦点聚集于主题上,一方面与主题相联系的关键词或者关键句能使人们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到达加强记忆的效果,另一方面人们能够快速明了地知道这些关键词句是怎么联系,并根据思维导图上的关键词句发散思维、产生联想、填充内容,使思维更加具有发散性与创造性。东尼·博赞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个人、家庭、教育、商业和职场以及未来等多个领域并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在教育教学方面,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可以改变教师上课的僵化模式;可以将相关材料清晰的提炼出来,以便学生巩固记忆。由于东尼·博赞对思维导图的研究是涉及多个领域,其涵盖的内容较广泛,因此对于教育教学的分析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思维导图的作用在教育领域的成就理论大于实践,思维导图也未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

国内文献综述:

相较于国外,国内的思维导图研究才刚刚起步,尤其在教育教学领域,还在一个探索阶段,但不同于国外研究者的理论分析,国内多为一线教师将理论用于实践,在课堂实践中探索运用思维导图讲课的教学新模式,本文主要分析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用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