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1-12-13 21:38:46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以往战略部署的基础上,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我国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治理体制和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础。

根据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立足国内,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定义、社会治理共同体研究现状以及社会工作在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的可能贡献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对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阐释:什么是社会治理共同体从国内来看,张磊(2015)认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就是在共建共治共享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明确划分和界定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个体之间的社会事务治理权限,特别是凸显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社会主体性地位,也就是要构建各个主体平等参与社会事务、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共同体。

而王思斌(2019)在社会治理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围绕社会治理和为了进行社会治理,相关各方基于某种信任、共同理念而形成的具有合作取向的群体形式。

从国外来看,共同体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Tonnies)提出的。

但是有关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界并无统一。

鲍曼(2003)的《共同体》从原初意义的角度来分析现代社会以及后现代社会中共同体的遭遇和瓦解,提出了相互依靠的生活与治理模式;黑尧(2004)则指出共同体的特征会随现代社会的流动而改变,强调参与决策的主体之间的连带关系。

辛齐亚纳多罗班图等人(2017)通过实验得出社区治理中参与性的主体能够对公共决策制定发挥重要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