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以南京市KY社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1-12-13 21:38:45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便从中央顶层上正式提出了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概念。

基层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单元,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学术界有关社区治理的议题经久不衰;同时全国各地的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例如上海模式、江汉模式、沈阳模式等。

理论界与各地实践所作出的努力,无不证明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市场经济冲击下进行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社会治理转型与创新的急迫性。

因此,从社会治理共同体角度研究社区治理的一系列问题,便具有了现实的可能和一定的创新性。

根据论文的研究主题,本文主要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概念阐释、运行逻辑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概念阐释自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Gemeinschaft概念(英文为Community),并被我国学者费孝通等人翻译为共同体或社区后,有关共同体的理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治理研究中。

然而,有关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界并无统一界定。

在国外,往往以社区共同体(community)研究替代社会治理共同体(the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德里克珀杜、威廉马洛尼(2001)等人从社会资本角度论证了社区治理对于促进邻里构建伙伴关系的有效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