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研究——以贵阳市G中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1-12-13 21:38:45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根据论文的研究主题,文献综述主要从农村留守青少年现状,国外和国内生命教育的研究模式,以及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青少年生命教育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文献综述。

一.农村留守青少年现状针对留守青少年(13-15岁)产生的原因,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我国农村留守青少年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既有社会转型的直接动因,也有社会制度设计缺陷的深层原因。

赵富才(2009)认为农村留守青少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二元户籍制度产生的农名工问题。

李金涛(2003)指出改革开放后城乡人口流动的壁垒被打破,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因此使得一部分青少年被留在家乡,由此形成了留守青少年。

国外和我国有类似情况的是发展中国家斯里兰卡等,移民和留守问题比较突出。

Yeoh(2005)表明,留守青少年指的是在移民过程中,未能与父母一起移民,而被遗弃在家乡由亲戚或是熟人照顾的青少年。

由于和家人长期分离对留守青少年产生的影响,Bowlby(2015)等人认为亲子的分离使得留守青少年产生孤独,焦躁,抑郁,自杀,内疚,遗弃等心理,由此导致犯罪率升高。

我国学者段成荣,吕利丹(2013)研究得出我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少年犯罪率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

二.国外生命教育研究在人本主义影响下,Walters(2006)提出生命教育思想,最初生命教育多关注的是反吸毒,防艾滋,防自杀,防暴力等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