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改造——以幕燕滨江带状绿地为例文献综述

 2022-06-27 10:06

地域文化方向的滨水景观改造研究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恶化、工业遗产增多,城市滨河景观环境现状质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使用,河湖景观夜已经跟不上时代与环境的发展,生态化设计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当地文化空间特色的生态化滨水景观改造由此展开。滨水空间是城市水陆交界区域资源流动、生物循环的通道,可有效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其自身的生态系统对城市自然环境具有带动作用,能够促进城市的生态系统完善,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再生。作为城市空间的主要载体,生态化滨河景观应具有丰富的生态景观要素,健康的水系,生态化的驳岸,合理的植物配置,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与建筑,以及具有地域文化的历史气息。

一、概念释义

(一)城市滨水空间

河流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要素,它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已经展现了一座城市的风貌,滨水空间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其他景观空间所无法比拟的,它集多功能于一体,基本布局包括景观建筑、城市公园、生态绿地、滨水走廊等多种形式。城市滨水空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并且好的滨河景观有助于人们识别城市差异,提升城市的景观品味以及展示城市风貌,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从宏观的概念上来看,城市滨水空间包括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和城市滨水堤岸空间。

城市滨水堤岸空间即是陆地空间与水体空间的边界;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是指城市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着的开敞式空间体,包括公共绿地、专业绿地、河流水体、城市广场、城市街道以及城市中待建或非待建的空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则是滨水堤岸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交叠。从地貌上来划分,滨水空间又包括滨河,滨海,滨湖,滨溪及湿地等。从空间特性来看,滨水空间大体可分为两种空间类型:带状线性空间和环状线性空间。从滨水空间景观要素来看,滨水水系的景观基本要素可概括为两种:自然形态的景观要素和人工形态的景观要素。其中自然形态的景观要素主要有以自然形态存在的山体、山脉、植被、岸线,即所谓的地形地貌。人工形态存在的景观要素主要有沿线建筑、桥梁、标志性构筑物,人工林带等。 作为城市景观中特别而又独立的一个空间,城市滨水空间想要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需要通过对现代城市滨河景观进行分析,寻找以地域文化为支撑和引导,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通过城市滨河景观展示地域文化,避免地域文化特色的丢失,让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传承与发扬,加深对城市的印象,将滨河景观与地方特色以及人文、历史、风俗碰撞、结合,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观元素中,创造高品质的滨河景观环境,提升滨河区的景观价值与城市魅力。

(二)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传统文化研究范畴中基于地理条件的人类文化发展分支,具体指特定区域内流传较广泛,同时体现本地特色,并且传承到现在仍然具有影响的传统文化,是一定地理区域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明体系优越,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区域在五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渐衍生出各类地域文化体系,在其中影响力较为深远的地域文化有荆楚文化、中原文化、三秦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以及江淮文化等,各地域文化都有着鲜明的特征与独特的文化核心精神理念。而在现阶段,各地域文化主要在城市景观文化总体体系中凸显、传承,而在江淮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等长江水系文化中,由于其地势特点,地域文化主要在城市滨水景观中体现、传承,如南京秦淮河等。而由于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其应用范围尚不明确,例如湖湘文化在长沙湘江风光带中文化特征表现力度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主要作用为以下三点:(1)为城市滨水景观提供主体设计基础。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主要通过将地域文化将自然资源与人工建造环境融为一体,因此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扮演者协调、融合、主体精神等角色。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风格受到地域文化较大程度影响,并以地域文化为城市滨水景观主体设计以及基本素材。

(2)地域文化显著提升了城市居民对于滨水景观的参与度。通过将长江文化的文化符号、文化特征与文化精神、内涵与建筑景观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提升城市居民的参与程度。例如,在长沙湘江风光带两侧,修建了诸多形式各异的活动区域、小广场,并定期举办具有浓郁湖湘文化特色的小品、活动等,不但使得长沙市的居民更为亲切,还以此增加了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参与感,并将长江文化通过长沙风光带传承下去。(3)地域文化通过城市滨水景观扩大了其影响范围与传播力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