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近70年风景园林行业发展浅析文献综述

 2022-06-25 10:06

文献综述

  1. 前言

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便有“五省通衢”之美誉,是苏北重要的交通要地,历史古迹众多,但其自身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作为工业城市,“一城煤灰半城土”一度成为徐州整体环境印象。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绿水青山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徐州市日益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对环境进行大力修复和保护,并在2005年成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其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值得进行深刻而系统的研究,旨在为徐州市、苏北乃至全国同类城市提供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公园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样本。

  1. 园林史料记载的城市园林发展规律梳理

众多学者探讨了城市园林发展问题,其中有较多系统、精确、详实的规律总结可供参考和借鉴。

在理论系统层面上: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1]中将古典园林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对于每个时期的园林风格、时代文化对风景园林的影响及造园手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其中划分在生成期的秦汉皇家园林风格及典型案例详解对于徐州市楚风含蕴的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杨鸿勋则更偏向挖掘中国古典园林存在的基本理念,在《江南园林论》[2]中阐述理论的同时详细地对典型的江南园林作品进行了深入赏析。

从建筑层面上:梁思成[3]侧重于古代建筑方面的分析,认为汉代建筑风格上保留秦朝的建筑特点同时在期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一套制度,其建筑风格表现出“坊宇显敞,高门纳驷”的博大气势。

造园手法上:童寯在《 江南园林志》[4]中提出影响深远的三要义,即“第一、疏密得宜 ;其次、曲折尽致 ;第三、眼前有景”,在风景园林宗旨上提纲挈领。

时代变迁层面上:许浩在图像历史方面的成果《江苏园林图像史(其他地域卷)》[5]则更加直观和真实地反映江苏境内古代园林景观风貌,其对于徐州地区园林图绘内容主题、园林与景观格局、建筑样式与装饰等的图像分析与解读亦对探究徐州地区社会变迁对园林的影响有重要借鉴意义。汪菊渊的《中国古代园林史》[6]则更加重视社会文化思想对于园林的影响,可以说这方面做到了体系化。

美学层面上: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7]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突出强调了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曹林娣的《中国园林艺术论》[8]由美学角度出发,探讨园林之美,书画之美,诗词之美,及古典园林融诗书画于一体的艺术之美。

方志资料方面上:《江苏省志风景园林志》[10]从泛论我国传统的造园技术和艺术的一般原则入手,有重点地介绍了江南地方苏、扬、沪、宁、杭、嘉一带著名园林的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兴衰演变过程及当时(1937年)的概况,《徐州园林志》[10]由公园、风景名胜区、园林建设、园林管理、园林植物与病虫害防治、园林人物、雕塑盆景假山等方面全面展示徐州园林的缘起生成、发展变迁、时代风貌、效益影响等。《徐州地方志通考》[11]概述了徐州地域内建置沿革、地理状况、正史、方志艺文志以及各家公私书目、古籍等。《徐州年鉴》[12]图文并茂,每年修订,提供徐州风景园林最新建设情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