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南京玄武湖公园设计特色分析与总结文献综述

 2022-06-16 09:06

南京玄武湖公园调查及营建特征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梳理出1949-2019年间南京现代园林的典型类型及其代表案例,结合现代南京自然山水格局与社会人文环境,对案例进行简要分析;其次针对具体案例玄武湖公园,对其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功能内涵与艺术形式的演变进行分析总结,探究其源与流的关系;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研究南京玄武湖公园的选址布局、摄山理水、建筑营构、植物配置等设计手法与特征。根据调研和分析,对建国以来玄武湖的营建特色、造景元素的运用方式以及设计手法进行归纳,总结好的做法和优点,对今后南京现代公园的修复和建设提供经验和理论指导,将景观与功能与生态与文化相融合, 营造多元共享共生的城市新空间。

关键词:自然山水;演变;南京;玄武湖公园;现代公园;城市空间

城市公园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是城市的形象和审美的代表,在美化市容、为市民创造绿色空间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国内外对于城市公园的研究已经比较普遍,对于城市公园的生态效益、经济价值、资源评价等方面的讨论不胜枚举。拥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玄武湖公园作为南京最出名和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公园之一,对它的景观设计、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丰富,对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南京现代园林总体发展的论述不太多,论述的角度从南京历史发展与山水园林发展关系的角度和南京地方性的风景园林的发展为角度进行论述。相关论述有姚亦峰的《南京城历史及其现代风景园林规划》,以南京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其具有的独特山水风貌、文化遗产和优秀的天然地形对南京现代园林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李洪滨的博士论文《地方性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详细论述在全球化背景下怎样形成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当代园林,分析风景园林各个设计要素在地方性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以南京为例,进一步论证。并且回顾南京风景园林的过去,立足现在,分析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南京风景园林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2]

国内对于玄武湖景观的研究分析主要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将其作为城市公园研究的一个典型范例或切入点进行分析。下面笔者论述三方面的内容:

(1)从历史发展与景观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南京历史与景观规划的关系及演替规律。姚亦锋在《南京历史地理与古城研究》中,建立了以地理景观为视角的古都研究思路新框架,顺延山峦与河流的脉络进行调查分析古都遗址,探寻现有山脉河流系统,以及南京古都文化景观格局在时空变化中的演替规律,进而认定和寻求景观系统之中的历史城市发展的地理关键内核,以地理景观分析并规划南京古城景观保护[3]。于静的硕士论文《近代南京城市公园研究》从南京政治历史发展演变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论述在以政治权利主导城市建设和公园建设的南京城中,现代公园的改造与发展,这其中以对玄武湖的改造最为突出[4]。于静,荆世杰的《民国时期玄武湖的人文生态演变—“五洲公园”的理想与现实》中对民国时期的玄武湖进行研究,从抗战前南京市政府对玄武湖的的主要设计规划理念的嬗变以及管理实践入手,探讨玄武湖由自然山水转变为城市公园的成败得失,呈现当时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与追求[5]。郑辰暐的博士论文《江南都城城市形态变迁》中,以江南区域的古代都城苏州、南京及杭州为研究对象,突出权利与自然环境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双重作用,将江南地区所代表的中国传统观念以及城市规划理念类型化[6]。李雪艳,吴言,时潇潇的《六朝时期园林理水理念的现代传承——以南京玄武湖公园为例》以六朝时期建康皇家园林理水的历史社会为背景,根据史记探寻园林理水理念在六朝时期的文化源头,阐释了玄武湖公园对六朝时期园林理水理念的现代传承表现[7]。姚亦锋的《南京古都景观核心和生态文化研究》探讨建立以地理景观为视角的古都风貌研究新框架[8]。以古都的山水格局为脉络,探寻在这个山水骨架下古都文化景观格局的演变,最终探寻出一个完整的古都风貌保护格局。

(2)从城市空间与景观空间的关系为角度,分析自然景观在城市空间营造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自然景观与城市发展融合考虑。相关论述有朱跃华,段兆广,姚亦锋的《城市融合自然的景观规划研究——以南京玄武湖及其周边地区景观规划为例》聚焦现代社会城市快速发展与自然景观之间的矛盾,探讨了玄武湖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文化、造景、管理等角度提出方法和对策[9]。邵大伟的博士论文《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以南京老城区和玄武湖为典例,主要对城市开放空间格局演变进行研究,为有效缓解城市无限蔓延的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10]。周帅倩的《“城市公园 ”建设策略与路径研究——以南京为例》就南京城市发展出现的公园设施老化、景观衰退;新公园建设缺乏创新,缺少个性和吸引力等问题,以南京城市公园建设为例,探讨新时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的“城市公园 ”建设思路[11]。李毅的硕士论文《城市水体公园景观评价与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水体公园景观规划理论与实践基础上,以玄武湖公园为一个典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景观因子权衡,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水体公园景观优化路径、策略与建议[12],对水体公园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鲍洁敏的博士论文《基于场所文脉评价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主要探讨景观环境中的场所文脉构成,归纳空间文脉和文化背景两个层面的文脉关系,指出场所文脉体系的特点和对景观设计的功能意义[13]。王毅的博士论文《南京城市空间营造研究》以南京的历史演进为脉络,对南京城市空间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试图厘清其发展轨迹、空间特征、动力机械等[14]。通过讨论和总结,对未来城市的空间营造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思考、展望和借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