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马古道”保护与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2022-03-29 09:03

关于“茶马古道”保护与开发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茶马古道”作为我国重要的线性遗产之一,其生态和文化的价值正被逐渐重视和挖掘。但由于城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使得宝贵的“茶马古道”遗产已经面临着原真性和完整性缺失的威胁。为了更了解“茶马古道”的地理空间特征和文化脉络,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茶马古道相关课题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茶马古道滇藏线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茶马古道、文化线路、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文化正在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旅游需求促使旅游业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旅游业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正在趋向同质化,这些要求正在不断缩小着旅游业的增长空间,而文化恰是旅游业突破资源局限,开辟新天地的切入点。文化线路最早就是以旅游为手段开展的各项文化传承活动,因此与文化线路与旅游活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文:国际上第一次提出了“文化线路”这一新概念是在1994年于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文化线路遗产”专家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应将“线路作为我们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文化线路”是“建立在动态的迁移和交流理念基础上,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连续性”;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对话和交流是多维度的,有着除其主要方面之外多种发展与附加的功能和价值”。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后,关于茶马古道的论文的发文量又一个显著提升。13年为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做准备,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整体论文的发文量又有了一个较显著的提升。18年到19年国内在遗产保护方面把侧重点转移到了其他方面,固在以茶马古道为例的文化线路遗产方面的论文量有所下降。

总体来说,我国“文化线路”遗产事业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也只能说是刚刚起步。“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各项基础工作如田野调查和认定、基础研究、考古发掘、保护传承、社会认知、场馆建设、创新利用、宣传教育等都相对薄弱。整体上,除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征等少数经典项目外,“文化线路”遗产资源家底不清,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存在文化线路保护协调体制机制建设不够完善、制度不健全、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

“茶马古道”的起源和保护研究:

为了全面和深入了解茶马古道的起源、发展和历史,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茶马古道”历史发展的研究,杨宁宁(2011) 探讨了“茶马古道”文化内通,从悠久的历史性、独特的地城性、多元宗教的交融与和谐共生性、商品贸易的交换性与五科性多个方面引经据典,一一论证。 陈保亚(2012)分析了“茶马古道”与“百越走廊”的出现的原因、发展及演变关系。由于茶马古道大部分已经消亡,对其现有遗迹和体系的保护迫在眉睫。刘小方(2013)基于川藏“茶马古道”的研究与藏族的筑城思想,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研究古道的保护啊。王聪聪(2016)运用最小累计模型的方法,模拟出文化遗产、 生态廊道的网络,通过评估最后建立了优化的遗产廊道网络保护格局”。冯子木(2016)在现有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川藏“茶马古道”文化路线的遗产特征、遗产构成、遗产价值、遗产分布进行梳理和分析。梳理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技术缺陷和GI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模式,并将其引入川藏“茶马古道”保护体系中,设计并完善了保护体系。

“茶马古道”的开发与遗产廊道构建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