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对大学生心理疗愈的研究——以西潭为例文献综述

 2022-03-26 19:25:29

文献综述

一、前言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机会与压力并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怎样缓解压力,更好地迎接挑战,是社会集中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各类专家都对此进行了关注。同时,部分专家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查。面对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压力,专家根据实验结果表示,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受到的压力最多的是与求学、工作有关。之后,专家又对受试者进行了实验。受试者被安排进入了自然环境中,而当受试者在森林或者公园等自然环境中进行活动之后,对于压力的缓解与疲劳的恢复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受试者的实验结果反映出,在进行活动之后,87%的压力被释放出去了,受试者因为压力而形成的头痛,也相应的减少了52%,因此总的来说受试者幸福感比在森林或者公园等自然环境中进行活动之前增加了42%。

因此可以知道,社会压力正从健康方面,成为影响着现代人正常生活的一个主要因素,优美的景观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大学校园户外环境作为学生日常休闲交往的重要场所,其景观环境的需求需要重视起来,作为大学生日常的生活社区,校园户外环境不仅具有教育功能和美化功能,同时也承担了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所以说,大学校园的景观建设,是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校园内的景观空间改造成真正为使用者服务的景观空间,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更加完善的、更加理想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相关研究理论

疗愈性景观环境”这一概念第一次提出的人是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环境心理学家,它的概念是“使人更加迅速地从心理困倦及压力相随着的消极情感中逐渐恢复正常状态下的环境”。可以说,疗愈景观其实也就是使用不同景观的成分,创造健康的环境,通过人与环境的双向交流,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使用者减轻身体与精神上的痛苦与压力,促进使用者的身心健康。

疗愈景观是在康复景观的基础上发散出的概念。康复景观最早出现在医院,是为特殊人群服务的专类的花园,在疗愈花园中运用景观元素对人体的治疗和康复功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疗愈景观承袭其理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当中,通过心理疗愈的方法,使人们释放压力,改善情绪,从消极状态解放出来,迈向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表现出的是一种较为优秀的、持久的心理状态与过程,个人的声明活力或通过心理健康呈现出来,倘若人们的内心体验是积极的,那么他也能够良好适应社会,能够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在社会上的积极向上的社会功能。因而,需要通过心理健康这一指标作为衡量个体健康水平的一部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