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情——留住乡愁的上官寺村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2022-03-25 08:03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乡村建设起步较早,如:荷兰土地整理运动、英国田园城市规划活动、德国村庄更新运动、韩国新村运动、日本的造村运动以及美国的村庄优化运动。这些国外的乡村建设运动都有几点共性:首先是获得国家的政策支持,拥有有利于乡村发展的政治环境,如税收政策的倾斜,土地政策的优惠等;其次是寻找适宜自己乡村发展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找到适合的产业,既能够发展经济,又可以发挥地方特色,获得长远的发展;第三是对生态文明的保护,每个国家在进行乡村建设的同时注重乡村环境的保护,将乡村建设视为发展百年的长远建设,让农村人民在享受高水平生活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优美的生态环境;最后就是对教育的重视,人才是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也是乡村建设的不竭动力保障,除了引进人才外,更应该注重自身人才的培育,将教育摆在发展的前沿,每个地区都能够培养自己地区所需要的人才,为乡村的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国内研究综述

不少学者指出,绿色发展包含在美丽乡村的内涵之中,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促进乡村环境、乡村产业、乡村文化的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路径。纵观国内乡村建设模式的发展历程:大致有三种模式:“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政府主导、“自下而上”的规划模式——村民自发、以及NGO行动——外界引导。无论是上述三种模式的哪一种,空间、产业、社会三要素都是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不同地方的乡村会结合当地特色和发展需求对某三要素进行重构发展,并以某一方面为重点。在中国现今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下,我国乡村发展还是以“自上而下”行政指令的模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下,乡村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效果,但是并没有对乡村发展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村民意愿无法表达、产业发展雷同落后严重制约着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问题:基于我国人口多、乡村人口占比高的基本国情,完全照搬国外经验这一举措并不可取。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来看,我国在试点选取上缺乏公平性,在进行乡村试点选择时,往往选择那些发展良好的乡村,这并不利于实现美丽乡村的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往往过度依赖于固有模式,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不仅会产生较高的建设成本,而且缺乏创新性,使乡村建设按照模板而生,使乡村丢失了自身独特的个性。

研究角度

当前我国处于一个美丽乡村的全面建设期和理论的全面探索期。传统的乡村景观的理念和运营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此时必须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结合,深入剖析规划区域存在的难点与特点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中深藏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1)统筹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设计突出以人为本,满足村民多样化的需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