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的航天器编队飞行姿态协同控制文献综述

 2021-11-05 19:05:5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各种飞行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飞机、导弹到火箭、卫星,从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到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

这些飞行器能在空中按预定的轨迹运动总离不开它的姿态控 制系统,飞行器在空间的运动是十分复杂的。

同样,在飞行器研究领域,世界范围内的所有飞行器的研究人员共同追求着飞行器的四个控制目标:第一,增加飞行器的可控性;第二,使航天器控制更容易达到航空器控制的水平;第三,提供更易使用于飞行器控制的算法; 第四,增加飞行器的安全性。

这些目标的实现同样也离不开它的姿态控制系统。

可见飞行器姿态控制在飞行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上个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提出了航天器编队飞行的概念。

所谓编队飞行,就是由若千颗微小型航天器在周期相同的轨道上构成一个特定形状(构型),各航天器一方面保持这个构型,同时绕地球中心运转。

整个编队系统构成一个大的虚拟航天器,航天任务是由整个编队系统来完成的,编队中的航天器之间存在紧密的信息交互和协同控制。

如上所述,多颗航天器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同一任务,是航天器编队的本质特点,也是其与传统单平台航天系统相比的优势所在。

航天器编队在功能上相当于一颗大型航器,和地面站之间的联系只是接受任务指令和下传数据,系统内部各成员航天器工作过程的协调和控制,可以由系统自主在轨完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