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能技术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2-08-23 12:08

无线传能技术的应用

摘 要:无线传能采用非物理接触方式实现能量的无线隔空传输技术,随着微电子等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技术性能大幅提升,现在已具备广泛应用的技术基础,具有极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关键词:无线传能技术,电磁感应电磁共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展望,应用前景

  1. 无线传能发展简史

所谓的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是指采用非物理接触的方式,实现电能的无线隔空传输,其典型实现方式是借助于电磁场或无线电波来传输能量。

无线传能的历史可以追述到19世纪初,迈克尔法拉第发现:周围磁场的变化将在电线中产生电流这一现象,即后来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890年物理学家兼电气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开始构想利用地球与电离层建立8Hz的低频共振,进而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但最终因当时技术所限和资金问题而搁置。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展开对无线传能技术的探索,其原理也不再局限于电磁感应原理,一切可能用于电能无线传输的技术都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20世纪20年代,日本人发明了用于无线电波定向传输的定向天线;20世纪60年代雷声公司进行了大量的无线传能研究,建立了无线传能的试验基础,将概念转变为技术现实;1968年,美国工程师彼得格拉泽提出了空间太阳能发电的概念,其构想是在地球外层空间建立太阳能发电基地,通过微波将电能传输回地球。

梦想推动着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夯实了梦想实现的基础。欧盟在非洲的留尼汪岛建造了一座10万千瓦的实验型微波输电装置,已于2003年向当地村庄送电;2007年麻省理工取得了无线充电技术发展里程碑的成果,马林bull;索尔贾希克等人用两米外的一个电源,“隔地”点亮了一盏60瓦的灯泡,WiTricity技术现世,该成果最终推动A4WP联盟的出现;日本拟于2020年建造试验型太空太阳能发电站SPS2000,2050年进入规模运行;2008年12月17日无线充电联盟成立,QI标准被广泛认可、使用;2012年3月电力事业联盟(PMA)成立;2012 年5月无线电力联盟(A4WP)成立;三大无线充电联盟格局建立。2014年,MeredithPerry和NoraDweck 成立的 UBeam 公司,UBeam的思路则是利用超声波作为媒介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无线传能技术又添新人。2015年6月PMA与A4WP两大联盟合并,协议标准统一化进程加速,协议之争进入两强争霸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无线供电技术的深入探索,近年来国内外又出现了多种原理的无线供电技术,虽然这些技术存在着各种技术上的不足,但其代表着人们对无线充电技术进步的需求和渴望。

  1. 无线传能技术实现方式

无线电能传输有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辐射式,其中辐射式还分为无线电波式、微波方式、激光方式、超声波方式。

  1. 电磁感应式

电磁感应式(非接触感应式)电能传输电路的基本特征就是原副边电路分离。原边电路与副边电路之间有一段空隙,通过磁场耦合感应相联系。根据无接触变压器初、次级之间所处的相对运动状态,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为:分离式、移动式和旋转式,分别给相对于初级绕组保持静止、移动和旋转的电气设备供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