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卡信号发射与接受的功率放大器的制作文献综述

 2021-10-24 03:1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音频小信号功率放大电路设计与制作摘要音频功率放大器是一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领域,几十年来,人们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无论从线路技术还是元器件方面,乃至于思想认识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诞生历程和发展趋势人类电声技术的起源[1]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美国人德弗斯特在弗莱明真空管中添加了一个栅格网,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真空三极管,为后来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1 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哈尔德布莱克发明了负反馈技术,从此音响技术的发展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像威廉逊放大器,成功的运用了负反馈技术,大幅减小了放大器的失真度。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2]的逐步成熟,能够承受高耐压、大电流的晶体管种类也不断增加,更多的功率放大器采用了 OTL 电路或者是 OCL 电路。

早先的大功率 PNP 管只有锗管,NPN 管是硅管,两管的性能差异非常明显,电路的对称性不是很好,所以设计人员大多采用的是准互补放大电路。

1980 年开始,欧洲一些电子公司抓紧研究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与晶体管功率放大器[3]之间性能上的差异和改进方法。

电子管与晶体管的性能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电子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而晶体管则是电流控制型器件;其次,电子管所需的控制功率极小,而晶体管正好相反,它需要有较大的控制电流作为支撑;第三,在速度方面,电子管开关速度非常快,而晶体管与之相比速度要下降很多。

八十年代中期,欧洲率先研制出了 MOS 管音频功放[4-5]。

MOS 管器件包含了晶体管器件的主要优点,但应用之后发现,由于无法使用外电路保护,这种功放的可靠性并不高,并且开关速度没有得到大幅度提高,最大输出功率在 8负载时也仅为 150W。

虽然模拟功率放大器一直无法摆脱效率、失真、成本这三方面的困扰,但现如今市场上的产品依然是模拟功放的天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