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研究——以层次分析法为主文献综述

 2022-08-27 09:08

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研究

——以层次分析法为主

摘要: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这个问题,面对着各行各业,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为大学生对所提供的工作,有许多文献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用不停的方法和角度分析大学毕业生工作岗位的准则,并提出了很多方法去研究这些准则。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模型,最小化误差,通过对定性因素加以量化和构造判断矩阵,然后对各种可能决策方案做出评价,最后求得最佳决策,为毕业生的出路选择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层次分析;岗位选择

一、文献综述

对于一个毕业生来说选择工作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出较好贡献(即工作岗位适合发挥专长,Professional fitness);工作收入较好(Salary);生活环境好(大城市、气候等工作条件等,Working condition);适合个人的兴趣(avocation);单位名声好(声誉Reputation);个人发展晋升的空间(Promote, Promotion);单位发展前景(如新单位或单位发展有后劲)等。那么,在如此错综复杂的选项中,哪个才是影响高等院校毕业生最终抉择的决定性因素呢?

已经有一系列的论文从各个不同角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比如陈晓峰(2003)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预期对其择业观的影响较为重要,他因此提出,应当在大学生择业问题研究中引入职业声望、地位视角,从社会系统运行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选择加以深度分析,最终有效指导地指导大学生就业。曾湘泉(2004)则认为,大学生就业中最核心的困难在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 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国外有Smith, Herbert L. amp;Brian Powell, (1990),他在文章中提出,影响大学生就业最主要的因素是对行业收入的预期,即薪酬的高低。岳昌君(2005)支持了上文的观点,他通过将北京地区的主要行业按行业收益率划分为三类的方法对该地区大学生的择业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他的结果表明,行业收益率比个人的收益率更能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姜超,罗建河(2010)则讨论了家庭背景(主要是经济地位)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

上述的这些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择业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探讨,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价值。但这些文献的讨论方法基本是基于局部地区的实证研究和讨论,其结论主观性较强;另外往往只考虑了单一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而忽视了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性。这些都影响了这些结论的实际应用。有鉴于此,本文计划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种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进行综合讨论。

层次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1980)提出,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论。这种方法吸收利用了行为科学的特点,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被公认为是当目标(因素)结构复杂而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